《陣頭》傳統出發的父子浪漫劇
老實說,我一開始聽到片名《陣頭》,又看到預告片裡那些八家將以及小鬼劇中那一抹挑染的紅髮,本身對電影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甚至是噴氣的輕笑一聲。但是,我想這應該是許多觀眾對於本片容易置入的偏見,但《陣頭》的拍片目的,就是為了去改變觀眾對於「陣頭文化」的偏見。針對台灣知名的「九天文化民俗技藝團」真實故事改編的《陣頭》,究竟能不能代表台灣的陣頭文化,或是扭轉、改變些什麼,我無法篤定,但我能確定,電影傳遞給我的那一份感動,是如此的直接又深刻!
從電視劇轉戰電影的導演馮凱,拍片的技術純熟,有別於許多電視劇導演將二流電視劇那一套運鏡跟畫面質感完封不動搬到電影,《陣頭》的拍攝技術相當令人驚豔。以「鼓」為主軸,電影更甫開始就以重拍的節奏抓住我的感官神經,一場廟殿前的陣頭橋段,更拍出了民俗文化的力與美,相當令我震撼!
拍《陣頭》卻不談「陣頭」
電影片名《陣頭》取的直接了當,但整部片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時間用在對這項文化的解釋。縱然片中演員不斷的告訴觀眾,這不叫陣頭,陣頭應該是如何如何?但到底什麼是陣頭,除了傳統的規範跟對神的敬仰,我無從得知,因為導演要告訴觀眾的《陣頭》,不是一種傳統,而是一個面對傳承而醞釀出的轉變。
對照今天柯達宣布破產保護的新聞,來看《陣頭》其實相當有趣。傳統之美固然是一種文化寶藏,但文化如何因應時代的變化,透過衝擊而昇華,成為現代與傳統傳承的新個體,是我在《陣頭》當中能看到的一個核心價值。
阿泰知道他要做的是一個不平凡的陣頭,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傳統是什麼?似乎也不是那麼的重要。傳統的價值淪為片中演員不斷鬼打牆的嘴砲,成為父子、敵我之間謾罵的跳針台詞。這是導演埋下的第一個梗,也是強調陣頭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信仰」。
台灣鄉土生活的戲碼
比起陣頭,整部電影最大的焦點反而是三太子的形象。在神話當中象徵叛逆的三太子哪吒,嚴然就是片中阿泰的形象,相對應的李靖,代表的不但是老團長,更是傳統陣頭文化。
在電影裡的前半段,我們能看到阿泰不斷的跟他爸起爭執,激烈的程度完全就是現代版的哪吒鬥李靖;我們也能看到阿泰跟阿賢雙方人馬,甚至是阿泰跟其他團員不斷互嗆,這邊則是現代(哪吒)與傳統(李靖)的衝擊延伸,這些衝突與互嗆的場面其實沒什麼張力。
父子間的爭執,演出的是傳統父親的固執跟口是心非,兒子的叛逆表現的更是許多人經歷過的人生;與其相對,母親的溫柔、老派的親情戲碼是電影前半段的一大重心。年輕人之間的爭執,甚至是老團長間的唇槍舌戰,更是一連串可能我們身邊隨時都會上演的橋段。這是反映人生的真實,戲如人生的表現,更是導演埋下的另一個梗。
後半段一次爆破的強大張力
談傳統與現代的衝突,談父與子之間的爭執,電影的前半段如果不是穿插了阿西、廖峻跟甘草配角的插科打諢,我想這部電影在我心中的評分會少上許多。慶幸的是,導演對於劇情銜接的功力慢慢發揮,從中段開始幾個爆點慢慢引爆,再穿插一些「收服神奇寶貝」的老梗安排,觀眾在哈哈大笑之間,劇情流暢的來到後半段,前面的醞釀跟鋪陳一次引爆,強大的戲劇張力吸引力十足,好幾場戲都可以堪稱是經典橋段!一連串的高潮,不斷拉抬觀眾的感官神經,讓人忘了電影前面玩了多少的鄉土劇老梗,字幕升起,剩下的是滿足的感動!
這一切除了歸功於導演本身對於劇情的掌握度外,幾個硬底子老演員的精采演出更是功不可沒。生活化的趣味對談,詼諧的本土諺語更是讓全場觀眾歡笑連連,有別於觀看部分國片,以演員神來一筆的「方言語助詞」當笑點,本片玩的本土幽默更是高竿!
三太子終究逃不過李靖的塔
歡笑之餘,電影更是透過對親情的情感拿捏,為觀眾歡笑中增添感動的淚光,後半段幾場親情的對手戲,玩的不是灑狗血的冰釋前嫌大和解,反而是男性觀眾應該都能體會的浪漫。
以突破傳統出發的《陣頭》,在親情這一塊自始至終還是逃不過傳統的枷鎖。正如同哪吒最後還是逃不過李靖手上的寶塔,阿泰叛逆的背後,所隱藏的不過就是每個男孩成長過程的一個想望,以及想望背後的失落。看著爸爸背影長大的男孩,奢求的不過就是父親一個肯定的眼神;可惜的是東方男人堅硬的外殼卻不允許他們輕易示弱,不斷互相傷害之後,切入壓軸前的一場文戲,表現出適宜,充滿後勁的力道,是我個人相當喜愛的橋段。
《陣頭》絕對是2012年的賀歲大片
結合台灣傳統文化,在地風光、親情、友情,主軸又圍繞信念、堅持的勵志精神,承襲《海角七號》跟《雞排英雄》對在地耕耘跟文化情感的著墨,歡笑全場的同時,又透過親情讓觀眾直接的接收感動。前半段的空虛,完全無法影響結局帶給我的滿足,真的要說美中不足的地方,大概就是試圖想在片中加入愛情的元素,卻很難讓人感受到該有的甜蜜。
在觀看電影之前,我原先還因為看到媽媽帶著一對兒女排隊進場而驚訝不已,但在散場之後,我可以相當肯定的保證,如果想趁著年假,挑部闔家觀賞的賀歲好片,《陣頭》絕對是個好選擇!
作者:Ryuichiru
【小嚕:迷路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