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司:敬!美味人生》餐桌見真情
除了歷數奈傑史萊特的家庭飲食記憶,《吐司:敬!美味人生》也是對英國60年代大眾飲食記憶的懷舊之旅。


同樣來自BBC血統的電視主廚奈傑史萊特,在他2003年出版自傳「吐司:一個男孩的飢餓故事」並榮獲英國圖書出版的年度自傳大獎後,BBC找上他主持一個美食談話節目「A Taste of my Life」,節目裡找了許多知名的英國藝人、作家、演員等名人暢談其飲食經驗,讓他的名聲更扶搖直上,這回BBC更出資將這本自傳改編為電影《吐司:敬!美味人生》。寫到此,我左思右想,除了誇張搞笑的《食神》或經典的《飲食男女》,華語片似乎從未再拍過一部以廚師為基調、深刻探討美食意韻的電影?如果遺漏,還請客官告知。

《吐司:敬!美味人生》在這點上無疑地很到位,起初,小奈傑史萊特對美好食物的飢渴有些不對勁,即便母親的廚藝再差勁,你想想一個七、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會計較餐桌上放的是巧達起司或高達起司,但接著看到父親在用餐時的嚴肅沉默與時不時的暴躁憤怒,才令人恍然大悟,小奈傑對美味的追求被巧妙地承接到他對父愛的渴望,小奈傑更因此初試啼聲做了人生第一道菜「義大利肉醬麵」,卻險些釀成一樁血案,戲劇的表達略為誇張,但從父母面對義大利麵不知如何入口、甚至恐慌到氣喘,可窺見上世紀60年代,英國人對食物有多麼保守。

電影的高潮從母親過世後開始,爺兒倆的悲痛蔓延整個家中,餐桌上比過去更難吃好多倍的食物就是最好的背書,直到瓊安(海倫娜波漢卡特 飾演)這位不知該稱為天使還惡魔的清潔工出現,來自低下階層的她虛榮、粗俗又招搖,但卻擁有高尚品味的好廚藝,很快地奈傑父親的胃與心都被征服了,胃口滿足但心有不甘的小奈傑唯有在餐桌上擊敗瓊安,才能贏回父親的心,在此一轉,食物又多了好幾層涵義,它是贏得父愛的工具、趕走後母的武器也是悼念亡母的途徑。

都說牌桌見人品,在我看餐桌更見真情,《吐司:敬!美味人生》在螢幕秀美味的同時,將人情世故演繹的淋漓盡致,沒讓整部電影淪為美食炫技,當然,原先的自傳功不可沒,女導演SJ克拉克森也調度得宜,許多內心戲的喬段直接以60年代知名歌手達斯汀史普林菲爾德(Dusty Springfield)的歌曲呼應,將整部電影的氛圍打造的極動人且有感染力,但缺點也在此,總計這部電影選用達斯汀史普林菲爾德的曲目共有七首,分別是Wishing & Hoping、If You Go Away、I'll Try Anything To Get You、The Look Of Love、I Only Want To Be With You、Little By Little以及木匠兄妹作的Yesterday When I Was Young,放太多段且好幾段音樂過長,使得劇末內心戲的張力都不如劇初,儘管如此,《吐司:敬!美味人生》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Joyce真誠推薦,何況有海倫娜寶漢卡特耶!
作者:Joyce
【黑色童話BlackTale】
本期焦點-【v.0314】 2011/10/13
其他新鮮事兒

《狂浪少年搖滾夢》混亂時代的小確幸 (10/13)

《麵引子》來台老兵的最後美夢 (10/13)

2011高雄電影節完全攻略(二)必殺推薦-非看不可10+1 (10/13)

永遠的慾望時尚女教主-莎拉潔西卡帕克 (10/13)

《牽阮的手》田媽媽的Love Story (10/13)

第48屆金馬獎與電影中的聲音 (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