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遙遠天邊的美麗潘朵拉《阿凡達》
(內容可能提及劇情,如未觀賞此部電影,請斟酌閱讀)
如同松尾芭蕉在看到松島之美,寫下了傳世的徘句:「松島啊,松島呀松島」;再看完《阿凡達》我心中也只有「阿凡達阿,阿凡達呀阿凡達阿阿阿阿阿!」,來形容在看完這部電影後對這部電影之美的推崇。
《阿凡達》的故事敘述在未來世界中,人類在潘朵拉(Pandora)星球尋找到一個極為珍貴的礦物,於是這距離地球六年旅程的星球,成了地球人掏金美夢的天堂。看似美麗的潘朵拉,其實並非想像中那麼美好;在潘朵拉星球空氣中充滿不但致命的毒氣,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具有攻擊性的動物,更令人類害怕的昰潘朵拉星球原生納美人(Na-vi),對崇尚自然、尊敬生命,在不受地球人利誘下,成為地球人採集礦石最大的阻礙。於是阿凡達計畫就這樣產生了,藉由人類與納美人的DNA製造出的阿凡達,希望能藉此融入納美人的社會。傑克(山姆沃辛頓飾)是名因傷下半身癱瘓的陸戰隊上士,因此他失去了生存的鬥志;為了恢復正常人的生活,他接受了這個報酬優渥的工作,也開始一趟未知的旅程。
「阿凡達計畫」,利用DNA創造出一個軀殼,在納美人中稱呼為「夢行者Dreamwalker」,而「Avatar」為印度教中神下凡、化身。藉由睡眠狀態做腳色的轉換;轉換的元素以相符合DNA達成大腦的同步,如果有看過《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人應該就很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了。所以要是對於這個地方有疑問的觀眾,不彷可以參閱這部貞本義行的作品,讓你更了解阿凡達計畫的概念與想法。
這部電影要推出時,已造成許多轟動。耗資上映以最強的特效打造的電影,讓許多人再推出前就引領期盼;但是一部好的電影,單單只有特效絕對是不夠的!也就是為什麼許多科幻電影、奇幻電影或者是災難電影,耗資幾億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卻是惡評不斷。一部好片,除了要有漂亮的畫面,更重要的昰好的劇情。針對這點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在這部電影中並沒有太多冒險嘗試,整體來說故事其實很簡單甚至可說是老套。
一個文明的國家對於未開發世界的侵略與掠奪,在加上片中納美人的服裝與打扮,不難想像以當年歐洲人侵略中美洲三大文明(馬雅、阿茲特克及印加)的背景作為藍圖。人類陣營藉由阿凡達的融入社會到一直到侵略。男主角的身上發生神蹟而被視為神選,成為少數被接納的外人,這都不禁讓我聯想到《勇闖黃金城》的故事。而從男主角傑克與族長女兒娜蒂莉兩人相識,藉由兩人的相處去了解這未知社會的結構,一直到兩人相愛、結合,這也不難讓人聯想到《風中奇緣》。爾後故事發展到末段,地球人為了搶奪礦產而攻打納美人,男主角為了自身的身分與種族的掙扎,一直到最後幫助納美人挺身而出,這卻又與《末代武士》有異曲同工之妙。
即便故事老套,但是遇到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再老套的故事也會變的精彩。整部電影在導卡麥隆手中,除了近乎完美的特效,對於電影中的納美人的種族以及潘朵拉星球的風貌,都做了想當細膩的設定。從最基本潘朵拉星球的外貌,到細部動植的設定以及納美人的文明,都做了精密的設定。為了這部電影還特地研究出一套納美人的語言(有興趣可以參照此,我想這應該會是繼克林共語後最熱門的外星語言),也設計了納美人與潘朵拉星球的互動與文化。像是納美人的價值觀,以及那美人對於自然與生命的之間的關係。生物與自然間的能量(如同磁場)的交流,成為納美人特殊也迷人的地方,從這裡可以看出,雖然是科幻電影卻加入了許多奇幻小說的元素在其中(不知道為甚麼,每次看到納美人都讓我想到「魔獸世界」裡面的食人族跟精靈的混種,也有《魔戒》托爾金筆下的風格。),那種人類與動植物的關連,就像是奇幻小說中精靈、巫醫、薩滿等,充滿神奇的力量。只是畢竟是科幻電影,導演把一些神奇的元素科學畫,成了一種有條理科學畫的自然行為。於是科技與自然、侵略與守護兩相強烈的對比,在片中拉扯而成為這部電影後半段最有戲劇張力的情節。
雖然故事簡單,但是並不代表這部電影的深度不深。雖然電影富娛樂性,且著重視覺效果,但是在片中深入淺出的探討著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關係。在一開始你肯定了潘朵拉星球的「美」,之後的情節你就無法不為之動容:電影在前半段一幕幕美麗的場景深植在觀眾的腦海裡,也造成最後聖樹最後被摧毀時那種情緒的對比與反差。於是那一瞬間你否定了人類的貪婪,也成為電影能完全否定本身種族的分歧去正視問題的重心與探討,這算是導演高明的地方。於是電影跨越了種族與排外性,也讓我們是不是該探討我們對於自己生長的土地,是否也能多出一份心力。
最後
只能說這部電影實在太好看了,看完以後我終於可以體會到在《食神》中,當薛家燕吃完那碗「黯然銷魂飯」的感覺。「要是我再也沒辦法看到那好看的電影怎麼辦?」,這情緒一直苦惱著我無法散趣。電影裡面還有許多相關訊息,有些基本的拍攝概念、想法以及拍攝花絮與訪談,有興趣更深入不彷看看,或是看完有些不了解的人也可以看看,可以幫助你更清楚這個奇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