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吧!》:改變,從自信的歌唱開始
不能否認的是《唱歌吧!》是那麼多原住民議題記錄片當中,最懂得尊重原住民的生活文化,精神內涵,也最不消費原住民現實苦痛的一部可貴紀錄片。
當友人邀請我到台北光點觀賞這部《唱歌吧!》原住民國小合唱團的紀錄片公益義演,事前還再三強調這是一部非常感人且催淚的紀錄片,我本以為《唱歌吧!》應當和過去我所曾看過的原住民紀錄片一樣,不是訴諸於悲情,就是訴諸於勵志。結果,這部《唱歌吧!》果真讓我熱淚盈框,身旁的觀眾也一一啜泣起來,但我們澎湃悸動的理由卻與我事先預想的不同,因為《唱歌吧!》裡頭完全不見悲情、自怨自艾、憤世忌俗,總是喝酒買醉的「刻板」原住民印象,也沒有灑狗血,戲劇化的情節安排,取而代之,只有純真而燦爛的原住民小學生的忘情笑容與天籟歌聲。另外,還有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偉大教育家與音樂家-馬校長,而這部《唱歌吧!》所紀錄的正是這位前南投東埔國小馬校長如何帶領一群布農族國小學生,藉由合唱比賽,以及唱片錄音,讓小朋友們找到自信,找到身為布農族的驕傲,找到未來人生的目標,同時,也解決許多不可避免的生活苦痛。
《唱歌吧!》整部片的基調可說非常質樸快樂,觀看的過程笑聲不斷,輕易就能融入片中角色群的生活,這得歸功於導演的紀錄手法直接而自然,沒有任何嚴肅的說教,沒有任何悲嘆的抱怨,也沒有任何讓觀眾滋生負面情緒的「事件」。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部紀錄片呈現的態度過分樂觀,逃避了許多當下正發生在原住民部落間的問題與苦痛;同時,其紀錄筆觸也過於平白直述,無紀錄美學,也不見導演個人的紀錄觀點。然而,這些可以想見的批評,在我看來都顯得多餘,因為過去有關原住民議題的嚴肅紀錄片何其多,也都曾遵奉上述學院派的「教條」,但結果除了換得許多都市中產階級觀眾的眼淚與同情,以及拿下電影獎項的肯定外,是否有真的改變過什麼,真的有為被記錄者-原住民們帶來什麼?再者,觀眾的眼淚、憐憫與同情等情緒背後又代表什麼?為什麼包括我在內的觀眾看待原住民議題的紀錄片,總是習慣先擺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慈悲心態呢?不得不承認,我們這群衣食無缺的中產階級觀眾在「旁觀他人之苦痛」時,內心難免會有慶幸自己「還好不是如此」的僥倖,甚至還夾雜著不可言說的優越感。
或許是導演楊智麟(黑人)早已經意識到傳統原住民紀錄片的「通病」,《唱歌吧!》不僅不再賣弄悲情,消費苦痛,反而以快樂自在的山野生活,以及浸淫在原音樂符中的怡然表情,讓我們這群活在被柏油路面包圍到無法呼吸,每天過得意興闌珊的都市孩子們,能透過本片獲得涼爽愉快的觀影經驗,甚至感到欣羨不已,我想這正是《唱歌吧!》有別於其他原住民議題紀錄片的價值所在。
我還從《唱歌吧!》中的影像,還有馬校長言談的內容中讀到片中想要透漏的重要訊息:有文化,有自信的原住民,是不需要被同情,被憐憫的。於是,《唱歌吧!》不僅透過了原音合唱教育布農族小學生們這個概念,同時也教導平地觀眾們「其實我們並未擁有更多,也沒有比較快樂」。
或許我的個人解讀過於主觀,但不能否認的是《唱歌吧!》是那麼多原住民議題記錄片當中,最懂得尊重原住民的生活文化,精神內涵,也最不消費原住民現實苦痛的一部可貴紀錄片。導演揚智麟透過鏡頭,跟隨著馬校長的理念,共同紀錄布農族詩歌文化之美,紀錄著這群孩子的原聲天籟,記錄著布農族樂天知命的天生幽默感。在這部表面看似歡樂無比的紀錄片背後,雖然仍可察覺絃外之音的悲劇,但導演的鏡頭並不去深入討論,倒也不是刻意規避,而是有意擺脫悲情,選擇用開朗的笑容,歡欣的表情,以歡笑的歌聲淡忘既成的過去,以樂觀的態度挑戰眼前的未來。
我非常尊敬導演對於片中幾位學童的個案作點到為止的討論,也真的很羨慕這群孩子擁有比我們更多、更直接、更豐富的快樂泉源。除此之外,片中那位「不識五線譜」的馬校長,馬不停蹄地探訪當地布農族耆老,紀錄那些只能依靠口述傳承的部落歌謠,然後教導給孩子們,同時,強烈要求發音的正確性。這種對於自身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同樣讓我輕配,也讓我想起一件我經常想起的議題:作為知識份子的我們,非常了解西方音樂,不管是搖滾樂、重金屬、民謠、鄉村、歌劇、爵士、古典,總能侃侃而談,但對於自身所處的這片土地的音樂卻一概漠然。相比之下,馬校長真是搖滾。
最後,《唱歌吧!》還有一點也讓我感到特別激動,那可能與時間點有關-現在正逢88水災之後,當我看見南投山野富麗安和的美麗風光,想起中南部災區可怖的場景,忍不住感嘆生命之無常,自然之無情,不免悲傷起來。但我想如果《唱歌吧!》若有給我什麼重要的啟示?那種對於未知的未來仍要繼續樂觀看待,以自信的步伐迎接挑戰,不輕易言敗,如此積極的精神與態度,相信不只是原住民觀眾能有所領悟,對於平地、都市的孩子如我者,也同樣深受啟發。
後記:《唱歌吧!》確定不會以商業放映模式在院線發行。一方面拍攝影片的本意僅是希望讓認真練習唱歌的孩子們,能保存與擁有這樣的紀錄。一方面也是希望站在公益角度,發揮影響力讓各界人士發心。更是要保護紀錄片中的孩子,可以不在媒體過度渲染的環境長大。目前紀錄片和專輯皆為公益製作計劃,取得的方式可以捐款加入社團法人台灣原聲教育協會成為會員,便能獲得,詳情可參考以下網址:台灣原生協會 http://voxnativa.org/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