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球孩子》:自然寫實、還不忘幽默逗趣
每個人都有童年,差別在於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度過。
《野球孩子》足以讓人懷念起《囧男孩》裡兩位頑皮男孩的天真爛慢;如果曾經被紀錄片《征服北極》裡三位大男主角努力不懈的精神給打動,那麼《野球孩子》裡,身為原住民的這群孩童為了達到上棒球場的夢想而付出的執著肯定也會令人感動。
《野球孩子》與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偷天鋼索人》那種回憶式的呈現不同。此片在兩年前已經開拍,後製耗費不少時間,若仔細回溯並嘗試去思索「導演一開始想拍這部紀錄片的動機」便會覺得其實很有趣。電影市場上許多叫好叫座的熱門片,紀錄片形形色色,每一部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許多紀錄片肯定令觀眾咀嚼起來並不是特別有味道,好比只是利用在主角們面前運鏡,拉近拉遠,主角們輪流發言,對觀眾而言缺少了種被劇情向牽動的吸引力。但是,《野球孩子》不僅能夠達到記錄片的自然寫實,還不忘幽默逗趣,劇情的豐富性也不遜於一般電影,記錄著一群孩子從在校就學到離開家人的呵護,為了拿下全國棒球大賽冠軍而集體訓練的生活點滴,一直到最終他們面臨比賽的關鍵時刻。正因為每個人都有童年,且《野球孩子》延燒著「棒球」這個不管走到台灣哪裡總是受到台灣人感興趣的話題,即使觀眾並不認識這群來自花蓮富源國小的孩子們,但是他們的一言一語、彼此之間的相處模式,以及那一份期望在全國棒球大賽拿下勝利的決心,卻十分叫人嚮往。
我們的生活一天一天的過,卻可能不曾想到過要紀錄,直到在某年某月某日發生一件自認為十分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件,才終於想到可以用相機、用攝影機紀錄下來這珍貴的一刻,不過,卻總覺得少了一種演譯過程的進化感。導演有先見之名,說穿了,其實導演在一開始,並不知道這群在一個月後要參加全國比賽的孩子們的比賽結局會是什麼,但還是用心為這群孩子開始紀錄,亦即不論結果的輸贏,重視的是過程。後製的困難部分包括了整部劇情的導向,端賴於紀錄片拍攝的最後一刻,亦即最後比賽的結果成功與否;然而結局卻又可能影響前面片段的修改。
當我們因為經過努力競賽或是意外獲得一筆獎金時,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生長在市區的人們通常答案不外是出國旅遊、買房子、買車子…然而這些原住民孩子的生活不僅被真實記錄,看到他們的生活資源不如市區豐富優沃的情況下,仍然憑著一股全力一博的心將希望寄託在全國比賽上,每天努力練球。這群孩子幻想著得獎後最做的事──竟然是把家裡整頓一番,連孩子的母親都不好意思的驚嘆著「我們家有這麼糟嗎」?
看著孩子依偎在父母親身邊,偷偷撒嬌的坦言說道那些在球場上練習時不敢喊出的痛、被球砸到了眼睛、接球接到手軟的日子,並沒有因為他們所承受到的痛苦而放棄,依舊咬牙切齒忍下,大伙為了全力連球,離開了父母而過著集體訓練的生活,這種國小年紀的孩子當然也會有爭執時候,並不總是和樂融融,孩童之間的信賴度與依賴感就靠此時的培養,教練的嚴格訓練也是讓這群孩子茁壯的原因。
在比賽當下,現場圍觀著的盡是掛心孩子們的父母,想為孩子加油打氣,卻又怕讓場上的孩子分了心不能專心比賽,父母的焦慮與盼望並不難以感受。比賽開始時,每個孩子都努力的表現自己最好的一刻,因為對於棒球熱愛所以他們聚集在此,能不能寫下歷史性的里程碑則看這一刻。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即使不懂棒球規則,觀眾也不難察覺每個孩子多麼認真在拼這一刻。結果不論輸贏,這一路走來的過程,寫下了最重要的是大家曾經同心協力的那一條心。
在球場上流汗流淚的孩子們,其實子都曾經在心裡有自己的夢想,想像王建民一樣當棒球國手、當站上國際舞台當歌星、當像學校的數學老師一樣擁有天才頭腦…鏡頭轉換,當比賽結束,一部份的六年級孩子也即將從國小畢業,畢業歌依舊放著是那首百年無敵的張學友「祝福」,隨著撼動人心的歌曲,這些孩子雖然在富源國小的土地上暫時別離了,但卻勇敢的追著自己的進一步夢想,甚至也有前往美國進修棒球技能的。
事情的結果不一定都是最完美,放下輸贏,過程才是令人難忘的…。
劇情安排:★★★★★
拍攝手法:★★★★
演員演技:★★★★
音效特效:★★★
推薦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