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被暴力衝擊摧毀殆盡的殘缺人性


Christian Bale對角色的投入一向是他的特點,但在這裡他的轉變已經到了驚人的程度:無論只是一個眼神或微笑,他把角色那份瀕臨瘋狂的不穩定,以及在這一切之下的渴望救贖與天真理想都詮釋的恰到好處,那份逐漸瓦解的自我更是足以名留青史。比起今年奧斯卡得主Forest Whitaker,Bale的角色至少應得一座提名,因為比起前者過度缺乏安全感的殺人狂,同樣艱難是Bale那靈魂已死只是尚稱為人的空殼

不知道是命運還是片商的巧妙安排,《暴力衝擊》被選在與《300壯士》同一個月上映。表面上,這兩部電影有許多元素相同:暴力同樣是故事核心、同樣有著軍隊做為電影的一部份、同樣有著以效忠國家為人生最大使命的角色。但扣除這些,兩部片子無法再有更大不同。事實上,把《暴力衝擊》稱為《300壯士》的解體也是毫不為過。

先簡單提一下《暴力衝擊》的故事(其實故事也簡單到沒太多好提):兩個生死摯交,一個剛從軍隊回來渴望,加入執法單位重新為國家效力;一個失業靠老婆度日,努力尋找工作以證明自己不是只吃軟飯。兩個人都曾是街頭混混,整天(其實片中也才過大概三天)就這樣開著車在城市閒晃,抽抽大麻喝喝酒,沒有太多目的的尋找未來工作,尋找自己認定的人生方向。很簡單的故事,但迥異於這類故事多半伴隨的過頭暴力血腥煽情,《暴力衝擊》將重心放在角色刻畫上,結果便是今年到現在最顯眼最複雜也最可悲的角色Jim。


一開始時,Jim感覺只是又一個蠢白人:煙酒不離手,髒話不離口。看到槍就眼睛亮,看到女人就想上。但隨著故事慢慢進展,這個角色豐富的層次感被導演兼編劇David Ayer精細小心的帶出來,原先那份魯莽瘋狂的基調還在,但在那底下的不再是膚淺無腦,而是更危險更殘暴的東西-一個被殺戮與暴力摧毀殆盡的殘缺人性。但在這些瘋狂之外,仍然有一絲對友誼與愛情的憧憬存在,這也讓角色更加可悲,並且讓他的自我毀滅更加膽觸心驚。這不是一個很簡單的角色,豐富的層次感搭配令人作嘔的表面人格,只要稍不留心便會顯得濫情或冰冷。這也讓Ayer在這的成就更加驚人:他在有限的時間與篇幅內,創造出一個樣版白人人渣,卻在人渣底下找出遠比單純煽動反戰片更多更豐富的意義。

而這也要感謝Christian
Bale。在《暴力衝擊》之前,Bale便已演過不少具有爭議或挑戰性的角色,這些角色彼此之間也具有很大的差異,但如果記憶沒錯,Jim肯定是他最豐富也最困難的角色。Bale對角色的投入一向是他的特點,但在這裡他的轉變已經到了驚人的程度:無論只是一個眼神或微笑,他把角色那份瀕臨瘋狂的不穩定,以及在這一切之下的渴望救贖與天真理想都詮釋的恰到好處,那份逐漸瓦解的自我更是足以名留青史。尤其是電影到最後,當角色的情緒逐漸崩潰,那絕望的微笑令人內在痛苦到糾結。比起今年奧斯卡得主Forest
Whitaker,Bale的角色至少應得一座提名,因為比起前者過度缺乏安全感的殺人狂,同樣艱難是Bale那靈魂已死只是尚稱為人的空殼。


除了角色刻畫外,無論是劇本上初次執導演筒,Ayer的成就都同樣令人驚豔。把《暴力衝擊》與相近的Ayer前作(當時他仍擔任編劇)《震撼教育》相比,暴力效應的劇本去掉了嚴重降低後者評價的英雄式結局以及過度神化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險惡且殘暴,相對卻更加可信的環境。在這裡,都市叢林那份野蠻與緊繃更加明顯,人的神智與瘋狂也連帶被逼得更緊。的確,比起震撼教育較為線性單純的故事,《暴力衝擊》在故事主線上並不突出-甚至可以說毫無發展,但它把刻畫完整的角色放在比較可信的周遭內,進而使角色更加逼真(有這樣的環境難怪美國會有一堆暴力狂),也讓電影更加具有震撼力。而在執導上,Ayer或許不太擅長拍動作戲,但他在氣氛掌握上卻展現讓人意外的深度。幾段Bale大幅度情緒轉變不僅不會顯得唐突做作,更帶出電影裡少有的張力。


另外我非常欣賞Ayer的,是他處理暴力的方式。比起《萬惡城市》或《300壯士》裡頭對暴力的誇張化與宣揚(覺得我批評太嚴厲的人,自己瞧瞧The Big Fat Kill),Ayer的手法直接了當且相當有技巧。的確他很不擅長拍攝動作戲,但整部電影裡這些較緊湊的片段卻寥若可數,取而代之是暴力的意向與永恆存在的陰影。舉凡退伍後的夢魘、一段不到10秒的處刑、一段討論殺人的對話,以及全片高潮-兩次Jim以槍相向,這些段落幾乎沒有沒有任何死傷,就算有也是驚鴻一瞥,但暴力所帶來的影響卻清晰可見,一段Bale見到照片的反應即使沒有任何髒字或拳腳刀槍,便是全片最讓人不寒而慄的段落之一。也因此,電影只靠言語與短暫片段便達到極度的情緒緊繃,而那些覺得無止盡槍戰或殺戮很"屌"的人(沒錯,我就是說《萬惡城市》),看過這部片子後好好想一想吧。

電影其他演員也頗值得讚賞。Freddy
Rodriguez做為Bale的搭檔,很遺憾角色本身沒有Bale的出色,但他仍把Mike這個相對平板的配角表現得可親且值得同情。當後半段Jim逐漸迷失時,他也轉為堅強並在最後表現足以與Bale分庭抗禮。Eva
Longoria我一直不欣賞,始終覺得她沒有太多演技,在這邊她的表現也是平穩但不搶眼-當然與角色本身空洞也有些關係。J.K. Simmons提供了他一貫的有趣演出,其他配角也盡如其份。另外,做為製片,Bale算得上頗有眼光,他有帶出城市的現實感,墨西哥的段落也有其生命力,為整部電影提供唯一的喘息空間。


問題呢?Ayer的劇本在處理女性上似乎不是很理想,整個Sylvia要求Mike找工作的支線不僅感覺些許僵硬,Sylvia這個角色也沒有多深入的刻畫,最後結果更破壞了電影本身已經不是很完整的敘事結構。而雖然程度較低,墨西哥的支線對電影來說縱使必要,仍有同樣的問題存在。另外,Ayer的對白仍有些顯得粗糙的地方,雖然這些段落不常出現,但聽到時仍顯得不太自然。還有就是先前提過的,Ayer動作調度上有需要加強的地方,最後高潮的特效也只有CSI模擬犯罪的水準。


但這些都只是枝微末節。終究Ayer在整體上的處理遠遠超過一張電影票的價值,特別是Bale的演出特別令人難忘。就如同片名,《暴力衝擊》真正帶來了那份震撼與反省,而它對暴力與其效果的描繪也讓這部電影充滿一看再看的意義與價值。如果你有足夠的意志力與思考力,請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我相信你會得到足夠的衝擊。

作者:若夏 【My Dark Places】

本期焦點-【v.0110】 2007/03/31

開眼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