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驚魂記》變態殺人音樂


就如電影史上許多佳例一樣,作曲家伯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和緊張大師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也是合作無間,兩人合作的著名電影配樂除了1960年的《驚魂記》、還有1958年的《迷魂記》與1959年的《北西北》等,就連較無明確配樂主線的《》,他也負責製作音效,運用電子合成手法製造恐怖的鳥叫聲。

伯納赫曼生長於美國,從小就在父親鼓勵下接觸古典音樂,並讓他接受小提琴訓練,13歲時他立定志向朝音樂之路發展,並就讀於紐約大學與茱麗亞音樂院,年僅20歲時他就成立了自己的樂團,在為CBS廣播電視網工作期間,他結識了名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並促成後來為電影《大國民》譜寫配樂的契機,讓伯納赫曼從此投入電影配樂的世界中,至死方休。

驚魂記》的配樂手法可說是劃時代之舉,在那個以旋律為電影音樂主流的年代,伯納赫曼率先讓配樂成為一種增加戲劇張力的「音效」,那時電影配樂多以管弦樂為主,但他卻抽掉了低音或打擊樂等其他聲部,只留下小提琴尖銳的嘶聲,像那不斷落下、穿刺的銳利刀鋒,深深拉扯著觀眾緊張的情緒,這段史上最神經質的配樂,就用於電影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浴室殺人段落,如今伯納赫曼的配樂與電影畫面都成了分不開的經典,然而有趣的是,當年希區考克原本並不打算在這幕畫面用上任何配樂呢。

藉著《驚魂記》,伯納赫曼為驚悚電影開創了難以超越的音樂先例,如該片的重拍版本《1999驚魂記》的音樂雖然翻新,選用新生代樂團的歌曲,但負責配樂部份的丹尼艾夫曼(Danny
Elfman)卻不敢對伯納赫曼失敬,而是將原配樂的主題融入新錄製的版本中。

伯納赫曼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電影音樂,在與希區考克之外,他還有洋洋灑灑一連串的配樂作品紀錄,1976年他為馬丁史柯西斯的《計程車司機》配樂,在這部暴力與陰暗的社會現實電影中,巧妙融入爵士樂與強烈令人省思的音樂主題,是他配樂生涯的最後高峰,可惜伯納赫曼無緣親眼見到影片的成功,他死在剛寫完《計程車司機》電影音樂的那個晚上。

作者:踩住

本期焦點-【v.110】 200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