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吳宇森回香港吐苦水


電影是龐大的投資,所有「藝術決定」其實都要講權力,而投資越大要的權力便越多,不然即是導演也可以很傀儡,這些道理無人不曉,但由跑過江湖的吳導口中說出來尤其中聽。

吳宇森在荷里活的十數年間,歷來都為了宣傳新作回港。這次回來接受浸大的名譽博士學位,不帶來甚麼新作。11月10日晚在電影資料館與影評人及觀眾暢談,第一件說到的,竟然是自己對荷里活已感厭倦,從今以後希望只拍歡喜的電影。

當大家都看要看看吳導如何在荷里活繼續闖他的一片天,他卻拖著疲乏的身影跟美國主流電影的體制說別,「想放棄大製作,拍低成本影片」。


原因一是厭倦了荷里活的權力及政治遊戲,他說「搞來搞去」很累人,其二是他不歡喜周遊列國宣傳時說的假話。有觀眾說《職業特工隊續集》,又名《不可能的任務2》(MI2)不像你的電影,沒有作者的個性,但你當時卻很讚賞此片,為甚麼?吳斬釘截鐵:這就是我為何不喜歡做宣傳工作。言下之意,即當時為《職》片說的不盡是真心話。


荷里活的十年人事

吳導這回爽朗極了,幾乎沒甚麼不談,而且很主動,他向我們說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終極標靶》(Hard
Target)為失去最後剪片權給主角Jean-Claude而與公司鬧翻;《職業特工隊續集》的劇本要絕對機密,只有他、湯告魯斯及編劇三人知道故事,加上劇本屢遭刪改,導致搭出來的場景與影片不配合,要重建浪費時間金錢;《烈血追風》,又名《獵風行動》(Windtalkers)超支的兩天製作費用由他支付,影片剪出來由於近三小時太長,被逼重剪個兩小時多的版本,還要加上旁白,因公司深怕觀眾看不懂。


電影是龐大的投資,所有「藝術決定」其實都要講權力,而投資越大要的權力便越多,不然即是導演也可以很傀儡,這些道理無人不曉,但由跑過江湖的吳導口中說出來尤其中聽。談導演與作品,我們一般褒揚「作者論」式的個人魅力與才情,卻往往忘了拍攝過程中的角力、遊說及掙扎。吳導說:「我拍電影要令他們(荷里活的人)服。」這就大大增加了議價能力。


於是這些年來,他由被委派工作到有更多劇本選擇,到擁有最終剪接權,到自行監製,吳導在荷里活的地位,因為1997年的《奪面雙雄》票房舉世報捷,已跟九十年代初剛到美國時不可同日而語。但即使如此,荷里活的體制永遠有解決不了的人和事,於是他這次回來就表述了心跡。若真的實行,傳說中由The Rock演的Spy Hunter及大戰骷髏魔的He-Man都將不會由他掌舵,這兩套看上去都是四肢發達的影片。


赤壁戰與梅維爾

但吳導要拍甚麼?首是《赤壁之戰》,要重拾他的忠義及江湖兄弟情結,他說《赤》片說要拍得像《用心棒》或《七俠四義》一樣,他不喜歡太誇張武俠片的一套,「人竟可在竹林內飛!」,他要實感較強的。《赤壁之戰》在座談會上說了好幾次,看來即使是2007的影片,他的意願已很堅定。吳導留美多年後回到祖國,對中國電影業的前途非常樂觀,「若荷里活及韓國可以,為甚麼中國不行!」此外,他計劃中還會重拍梅維爾的《劫寶群英》(The
Red Circle)及Carol Reed經典《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兩部影片。說著《劫寶群英》故事時,吳還流露出影片角色如何寄託了他的遊子情懷,頗令人觸動。


重拍經典不怕貨比貨?吳導說那不會是搬字過紙的重拍,將加入他的想法,賦予作品新生命。自己的作品會重拍嗎?如《英雄本色》,吳說不會,但有一部卻曾經認真想過,那是1990年的《喋血街頭》。公映時因片長而被逼刪剪(看,又是電影創作的角力遊戲),後來他買回影片版權望可剪成長版,始發現所有沒用上的菲林都被電影公司丟掉了。這故事在香港電影資料館上說出來尤其諷刺。

但吳對菲林依舊執迷,是個抗拒數碼拍攝及電腦剪接的傳統捍衛者。事實上,看著吳導的身影,就想起他經典電影中的遲暮英雄,在急遽及即食的年代孤身上路。今天吳宇森已年近花甲,他從荷里活回來,勸人都不要往那邊跑,怕的,會不會就是夢裡不知身是客?










 其他相關介紹
網上錄影

作者:家明 【家明的ICFILMS.COM】

本期焦點-【v.015】 200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