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聞天祥看《長江七號》


時間過得真快。20年前這個時候,台灣大概還沒人認識周星馳,也想不到他即將以《霹靂先鋒》(1988)拿下畢生第一座重要獎項: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然後在二十世紀結束前,周星馳有如快馬加鞭,12年就演出多達48部電影,不僅成為九0年代票房收入最高的華人明星,龐大的影響力加上隨之增加的權勢,他對影片的主導性也愈來愈高,影迷的趨之若鶩與隨之而來的鑽研,「星學」儼然成形。


進入二十一世紀,周星馳電影產量大減,平均三年才有一部。但《少林足球》(2001)席捲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等七項大獎;《功夫》(2004)囊括金馬獎最佳影片、導演五項大獎;直接肯定了他在幕後的表現。而且跟在他身邊的甘草人物一一得獎。周星馳證明了他不僅擁有強烈的銀幕特質,也有點石成金的能力。


該有的都有了,周星馳的下一步要往哪裡走:完全退居幕後?還是進軍好萊塢?


美國已不只一次表示想翻拍周星馳近期的幾部作品,但周星馳緊守的條件:必須由他導演!讓對方措手不及,也猶豫再三。周星馳是聰明的,依他的年紀,現在才以演員身份進軍外語片,戲路必定受限;加上他的表演風格如此在地,也不見得能橫向移植。相較之下,隨經驗累進的導演一職,反而是他最能堅持「詮釋權」的戰鬥位置。而這卻大大挑戰了好萊塢購買亞洲電影翻拍權通常只為「借屍還魂」的慣例。


在八字還少一撇的情況下,周星馳要面對的是華語影壇對他一舉一動的關注,他也坦承有明顯的壓力,因為他幾乎是一個人挑起影片成敗的責任,而這是他全面主導自己電影必須付出的代價。前兩部作品的叫好叫座,更讓人觀望2008年推出的《長江7號》是否能滿足外界愈形龐大的胃口。


有趣的是,從《齊天大聖東∕西遊記》(1995)、《食神》(1996)到《少林足球》,被無釐頭糖衣包裝的「癡情」論述,已經在《功夫》逐步淡掉,反而從包租公、包租婆和主角的對手戲上,迸出新的「親情」論述。周星馳在《長江7號》乾脆正式升格演父親,和大陸女童星徐嬌反串的兒子,試圖挑戰讓觀眾「笑中帶淚」的能耐,並同時向華語影壇仍視為畏途的科幻類型挑戰。顯然,他並不想當「亞洲的金凱瑞」,而是「會演戲的東方史蒂芬史匹柏」!


但我必須說:《長江7號》讓人很失望。


周星馳在這部新作從頭到尾一再叨唸:「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作弊,不打架,而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幾乎退化成一個重複台詞的配角。只剩下跟兒子在破屋打蟑螂當娛樂的戲,還能在酸苦中創造娛樂;或是「長江七號」現身,兒子當作見鬼那場諧仿鬼片的手法,算是到位。周星馳放棄過往那種市井神話的形象,落實成一個平凡父親,勇氣可嘉;但揣摩的深度與可信度,卻魅力缺缺。僅能以工地意外勉強擠壓觀眾淚腺,始料未及。


雖說外星寵物碰上可愛小孩的「科幻+通俗劇」複合類型電影,大人本來就該退諸邊陲(所以片中的壞小孩寧可跟小徐嬌罰站,也不跟主任招供,理由是「小孩的事幹嘛讓大人來管?」除了玩弄人小鬼大的梗,也多了點類型的後設趣味)。但《長江7號》幾乎和25年前的《E.T.外星人》沒啥兩樣的模式(外星生物降臨單親家庭,在修補完主角的家庭關係後即全身而退),感情細膩度竟遠不如舊片,中西合璧、古今通吃的野心落空。我們確信他總能從中翻出新意和趣味的期待,也只剩下「長江七號」的造型了。 更讓我驚訝的是周星馳幾乎是直接把自己過去演出的一些粗糙老梗,擺到片中這群小童星身上,徐嬌雖然活靈活現,但眾小孩努力張牙舞爪的戲碼,反而凸顯了周星馳這回努力炮製的親情、兒童元素,都有囫圇吞棗的傾向。而過往周星馳主導的電影雖然有大男人主義的傾向(女人永遠忠誠不渝,以及對女性外貌的歧視),但偏見有時還被他玩出新意,甚至創造出朱茵《齊天大聖東∕西遊記》、莫文蔚《食神》、張柏芝《喜劇之王》、甚至趙薇《少林足球》這些稱得上有稜有角的形象。


功夫》片中彷如《奇蹟》葉蘊儀翻版的黃聖依,已經個性模糊了,但扁平程度怎麼也比不上張雨綺在《長江7號》從頭到尾穿著旗袍凸顯身材、抱兩本書無所事事的女老師。最後在草地上擺出的L型撩人姿態,以及周星馳突然幼稚起來的示愛行動,直讓人以為又回到他和張敏、鍾麗緹合作的那個時代。


一方面力求成熟與改變,另方面卻不斷出現創意倒退及重複舊梗的現象。《長江7號》的周星馳,這回成了被自己的五指山給困住的孫悟空。


◎註 《齊天大聖東∕西遊記》:《齊天大聖西遊記:西遊記之仙履奇緣》與《齊天大聖東遊記:西遊記之月光寶盒

作者:聞天祥

本期焦點-【v.154】 2008/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