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天祥影評《史瑞克三世》
我認為最有趣的部分正是這裡,白馬王子說動那些被讀者遺忘或厭惡而自暴自棄的童話歹角們,支持他叛變,與其說是一場傷心人的互療聚會,不如說是小人政客煽動民粹主義的愚蠢鬧劇,和時下的政治生態,簡直互為表裡。
本來,絕大多數續集電影就是為了剝削首集剩餘價值以及催眠忠實觀眾願者上鉤的把戲。因此能夠超越既有成就的例子,少如鳳毛麟角。《史瑞克》在2001年問世,以先顛覆經典童話、再建立另類童話的模式(怪物和公主最後「醜醜」地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不僅為長期受制於迪士尼的夢工廠出了一口氣,也證明一種以諧仿(parody)為基調的成人動畫(儘管它並未排斥兒童觀眾,但其中不少涉及典故的趣味恐怕不是小朋友能領略的)的可行性。
對我而言,2004年問世的《史瑞克2》才是令我不耐的產物。追根究底,是因為裡面的好人跟壞人少了一種曖昧。這種「曖昧」是我認為《史瑞克》最可貴的地方,它讓「典型」有了鬆動的可能:醜陋恐怖的怪物也有溫柔羞怯的一面,噴火龍和驢子可以「異種」結合,這也讓強裝勇敢的薑餅人和不停閃爍其辭以免講實話露餡的小木偶,體現了刻板的可笑,而有了一種反攻的力量。
因此,當從青蛙王子變成臨終老人的「遠得要命王國」國王,駕崩前拼命拖戲不肯死、還不忘獵食的反射性動作,沖淡了死亡的哀傷;以及淪落到小酒館演戲餬口的白馬王子,認真表演卻被視為丑角、硬充排場卻只能在陋巷補粧的淒涼(同時好笑),躍然銀幕時;我覺得《史瑞克三世》雖然盡是老梗,但至少結出的果實這次沒走味太多。
隨後國王駕崩,對皇室生活沒半點意願的史瑞克,自願前去尋找下一個順位的王位繼承人亞遜(這個角色和欺負他的同學、幫助他的巫師等,明顯來自亞瑟王傳奇;但電影同時也藉亞瑟的校園生活,諷刺膚淺的美國Y.A.電影),白馬王子則趁機奪權。
我認為最有趣的部分正是這裡,白馬王子說動那些被讀者遺忘或厭惡而自暴自棄的童話歹角們,支持他叛變,與其說是一場傷心人的互療聚會,不如說是小人政客煽動民粹主義的愚蠢鬧劇,和時下的政治生態,簡直互為表裡。而他們攻入「遠得要命王國」時,一心護主的小木偶、薑餅人和心急之下就全部招了的三隻小豬,協同扮成小紅帽奶奶的大野郎,強裝悠閒喝下午茶的模樣(加上之前有「公主幫」的對比),情境確實爆笑。而「公主幫」則給我另外的驚喜,白雪公主、灰姑娘(以及她的男人婆姊姊)、睡美人、長髮公主,剛開始一副因循童話原則、等待救援的懶散死樣,好像是要戳破童話的美麗面具。但既然王子不是什麼好東西而必須自力救濟時,她們或利用特長制敵(其中白雪公主裝可愛叫喚動物、到頭來卻是要它們攻擊敵人的無釐頭歌舞橋段,是拿死對頭迪士尼開刀的神來一筆),或被調侃(背叛姊妹淘的長髮公主的註冊商標原來是假的),都讓史瑞克暫時缺席、而入侵者又「娘」得可以的「遠得要命王國」,忽然間有種「姊姊妹妹站起來」的趣味。
至於史瑞克害怕當父親、亞遜害怕當國王的逃避症候群,則成了另一個屬於男性場域的議題(包括圍繞在他們身邊的驢子、鞋貓劍客、巫師梅林都算是「男人幫」)。史瑞克那套「自己怎麼看自己,比別人怎麼看你更重要」的論點,其實正是貫穿《史瑞克》系列的重要精神之一,不過他趁機說了自己也有個不負責任的爸爸,一方面暗示他恐懼當父親的原因,另方面安慰急需成長的亞遜之外,也刻意解釋了本集憑什麼套上《史瑞克三世》片名的理由。可惜的是相較於「公主幫」與留守王國的童話角色們的「可變性」(亦即前述的曖昧化),史瑞克與亞遜從恐懼到正面迎向挑戰的轉變,反而有點過度迎合類型俗套的理所當然,因中規中矩而頓失神采。因此在情境的精彩度上,遠不如在登基大典上還要自戀地演出歌舞大秀卻又不斷唱走音的白馬王子,來得有趣。而小木偶被關在時間一到就會降幕的櫥窗、非投幣才能讓他揭幕報信的設計,「情況危急」與「慢條斯理」的對比,也堪稱一絕。
所以,原本對《史瑞克三世》毫無期待的我,反而在此拾回一些調侃正典的觀影樂趣。不過史瑞克這個主角愈來愈傾向正統(即使他堅持不當國王,卻沒有辦法抗拒當個爸爸),其顛覆趣味也勢必愈來愈稀薄。這集尾聲,史瑞克看似回到原點,歸隱家園,但夢工廠又宣告2010年將推出《史瑞克4》,有必要再去打擾這頭怪物嗎?我也不禁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