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遲來的守護者:貪嗔癡


十年修得同船渡,往同一個方向前進的人,其實各有心思,各有所圖,《遲來的守護者》最動人的地方在寫出了人生的真與善。



慈悲沒有敵人,這是佛教僧侶的入世智慧,英國電影《遲來的守護者》(Philomena)雖然嚴詞批判了天主教徒的偏執,卻透過女主角「不應有恨」的生命態度,取得了極其動人的高度。



名導演Stephen Frears執導的《遲來的守護者》是一位母親時隔五十年的思子尋子故事,Judi Dench飾演的Philomena在少女時期因偷嚐禁果,未婚生子,天主教收容了她,也替她接生下了孩子,但要她勞役還債,母子每天只能見面一小時,最後還讓美國夫婦領養了她的兒子。五十年後,念子心切的Philomena找得到她的孩子嗎?





俗人常陷入「傲慢」與「偏見」的框架中,人在彀中卻不自覺,因此容易自誤誤人。《遲來的守護者》採用了迴旋的筆觸,先讓「傲慢」取得凌人高度,再讓「偏見」激化張力,最後卻用「慈悲」來化消俗世業障。聰明的劇本,精彩的表演,讓這麼平凡的親情電影散發著如此催淚的能量。



指桑罵槐是高明的曲筆功力,罵人不帶髒字,卻能字字打中要害,導演Stephen Frears選擇了Steve Coogan飾演的Martin Sixsmith做為引線,他所有的毛病都來自知識份子的「傲慢」,他臧否是非的宏論,更是集「偏見」之大成,然而,他的磨擦衝撞卻讓電影有如一面鏡子,讓觀眾看見了自己的偏狹與閉鎖。



Martin是失意政客,遭首相無預警解職,怨天尤人,但又走投無路,曾經當過BBC莫斯科記者的他於是想要動筆寫俄國歷史的書,問題是,這種書幾人有興趣?餐會上出版社給了他一鼻子灰,有服務生問他願不願意替一位傷心母親寫書,幫她找回兒子,一肚子火的Martin嗤之以鼻,當場回絕。但是窮途末路的他,卻也不能不承認Philomena慈母尋子的故事,可以是讓他免於滅頂的救生圈,只好厚著臉皮吃回頭草,從「傲慢」到「折腰」,《遲來的守護者》就這樣進入了人生的階級鬥爭世界。





他們搭上尋親之船,看似往同一個方向前進,心思卻不相同。Philomena對孩子由衷抱歉,想要知道失散五十年後,孩子究竟好不好?既想懺悔,又想補憾,誰忍傷害這樣的母親?然而,Martin心中盤算的是這樣的故事有沒有賣點?有沒有市場潛力?媒體或出版社願不願意支持?Martin不是自願的,他汲汲名利,不自覺就流露出對Philomena的輕忽與岐視。聽Philomena細述從頭,只要聽見「賣點」,就喜不自勝,無視自己正踩著Philomena的傷口;陪著Philomena坐飛機、住旅館和逛林肯紀念堂,都有一種陪劉姥姥逛花園的無奈;被迫聆聽Philomena細述言情小說的內容時,更以揶揄的口吻定調說可見通俗文化誤人多深!



一位高級知識份子這般消遣俗拙婦,其實是導演Stephen Frears高明的創作手痕:首先,高階雅士對低階庶民的曲意承歡與言詞揶揄,讓自以為是的生活品味得著了反傷自己的作用力,微妙外滲的喜劇元素就這樣緩和了尋親悲劇的壓力;其次,知識份子對待無助老婦人的心態,對照守貞的天主教收容迷途少女的不恥心態,又有多少落差呢?同樣是以「同情」與「助人」之心出發,實則卻在剝削與壓榨著無助的弱女子,兩條時隔五十年的壓力線,就這樣平行綑綁著Philomena。





「眾人都犯了罪」是基督教/天主教的核心教義,透過神的恩典,罪人才得到救贖,修道院的修女們收容了迷途少女,卻以解決社會問題的偏見與執念,硬把她們的孩子送給他人領養,從此一刀兩斷,既剝奪了母子親情,又斷絕了人心思念。修女的愛,毋寧說是罰,而且她們卻堅信那是「替天行道」,所作所為,不必向俗人解釋,因為是非功過自有上帝仲裁,這種心態是否意謂著他們比紅塵男女高上一等呢?



遲來的守護者》對宗教信仰的批判用了淡濃兩種筆觸:淡淡一筆是套過一部V8拍下的影片,觀眾清楚不肯透露真相的修女,在人與人之間樹起了高牆,她們不是仲裁者,卻是懲罰者;重重一擊則是Martin找到了昔日修女,用最粗俗的語言表達他的不恥與憤怒。Martin的氣憤可以理解,他與Philomena花了好長時間、精力與金錢,繞了一大圈才找到真相(但,找出真相,那不就是他的目的嗎?),退一步想,這段波折不也才讓他的寫作有更多的曲折細節嗎?當然,Martin的氣憤也可以理解成他對修女的傲慢與偏見的不齒,只不過,觀眾此時也可以清楚比較:濃淡兩種筆觸,那一種才真的動人?讓人落淚。





Judi Dench用最內歛,最不露鋒芒的方式來詮釋Philomena,她對性愛美好的懷念讓人動容,但是隨之而來的「美好必皆有罪」結論,是否更讓人唏噓;受盡煎熬與委屈,卻永遠不吝讚美周遭人事,她的溫煦與包容天性才讓《遲來的守護者》「不應有恨」的恕愛結論,有了合情入理的邏輯。至於兒子是不是同志,對一位母親有什麼差別呢?一句「他是我兒子」,又是多溫暖有力的母親臂膀。尋親途中,她曾想到教堂告解,追求再見兒子一面,何罪之有呢?她無詞退出;看到火冒三丈的Martin,用一句「看你那個樣子」抑制他的氣焰,簡直就成了人間宗教的活菩薩了。



飾演的Martin的Steve Coogan同樣也是《遲來的守護者》的編劇,因而清楚拿捏Martin的綠葉功能,所有的精明算計與伶牙俐齒都只是要來呈現Philomena的樸拙與厚實,少了他的對照,Philomena的雕像就未必如此凹凸鮮明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436】 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