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飛翔:纖纖出素手
表演,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挑戰自己陌生的領域,甚至開發自己的潛能,不但豐富了演員的能量,也開拓了觀眾的期待。

跳舞,對多數演員都是艱難挑戰,因為演與舞,意味著兩種不同動能的肢體伸展,敢於挑戰舞蹈的演員,都值得特別關注。
焦點不在勇氣,而在肢體柔軟;不在靠口白或者姿色取勝,而在肢體的協調整合。

1983年,虞戡平試圖挑戰歌舞片類型,拍出了載歌載舞,又挾帶社會邊緣弱勢議題的《搭錯車》。那一次的音樂嘗試非常成功,陳志遠創作的「一樣的月光」及「是否」都已成為經典,侯德健的「酒矸徜賣嘸」,更把那一句時常在街頭聽聞的叫賣五聲音調轉化成為搖滾動能,至今傳唱未歇。那一次的舞蹈工程則是非常抱歉,女主角劉瑞琪未能轉化成為《酒店》或《紐約 1977》麗莎.明尼里(Liza Minnelli),她在舞台上的賣力演出,就因柔軟度不足,給人僵硬比畫的感覺,未能疊現一代歌姬的肉身魅力,說服力就弱了不少。
會唱,不會舞,其實是多數華人歌舞電影的罩門,從1950-1960年代,台港影壇拍過不少歌舞片,片片都有動聽的歌曲,風靡一時,但是從鍾情、葛蘭、葉楓、何莉莉到胡燕妮,姿色第一,歌喉第二,舞姿則是最最殿後的陪榜本事了(古裝電影中的舞跳場面,則是眼神魅惑與美術花招多過肢體律動(從林黛、樂蒂到江青、鈕方雨皆然)。舞蹈從來不是華人影星的強項,也就少有人去挑戰舞蹈場面了。

點到為止,可能是創作者比較聰明的選項。《悄悄告訴她》中的女舞者Leonor Watling,不過是讓男看護Javier Cámara隔著窗子看見她在舞蹈教室中的舞姿,就墜入情網,驚鴻一瞥的短短幾秒鐘畫面,運轉自如的身體律動,就儲備了巨大的能量,完成了「眼見為真」的說服工程;同樣地,《偶然與巧合》中,女主角Alessandra Martines還真的能跳古典芭蕾,從威尼斯的拍片初舞到後來舞台上的黯然情傷,每一回的舞蹈身手,就算不是頂尖,亦已算是有模有樣,夠讓人回味的高手了。

《逆光飛翔》的舞蹈戲當然是量身打造的特殊考量,不是張榕容真的能跳,不是想為許芳宜的舞魂留下一點雪泥鴻爪,《逆光飛翔》的劇本或許就是另外一副情貌了。不過,不管動機為何,最終還是要回到張榕容身上,從舒緩、忘我到自如,跳起舞的她確實少了稜角,多了自信神采,使得往夢想前進的腳步更加穩健,對照她被生活與感情所困的臭臉人生,就有了更清晰的對照能量。

有了方向,飛翔的風景就全然不同了,同樣的邏輯也適用在黃裕翔的壓軸演出,他們只想人看見,不列入正式競賽,也不想知道評審老師會不會因此更改評選結果,重要的是他們用新的方式,展現了才情,也開發了音樂許可的詮釋空間。他們都還年輕,一切才正要起步,《逆光飛翔》的開放式結尾,一如舞者才雙手畫開氣流,正要翩翩翔舞,一張藏有無盡可能的空白支票,就讓觀眾自由填寫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365】 2012/10/11
其他新鮮事兒

《壁花男孩》詩歌青春 (10/11)

《愛上羅馬》可預知的羅馬不思議 (10/11)

《太極1從零開始》中西合璧的入門精華版 (10/11)

《未婚女子》失序的婚禮前夕 (10/11)

《太極1從零開始》武俠片也能這麼趣味啊 (10/11)

綁架電影大集合 (10/11)

即刻救援2:續集變奏曲 (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