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與茱麗葉:情歌
Google的首頁,配合七夕,設計了應景圖案,也讓我來談談經典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吧!
Was it a vision, or a waking dream? 那是幻覺,或是寐夢?
Fled is that music:--Do I wake or sleep? 歌聲已遠:我是醒著?抑或睡著?
----濟慈(John Keats)夜鶯頌 Ode To A Nightingale
據英國電影史學家羅傑.曼威爾(Roger Manvell)的考証,從1895-1927年的默片時期,以莎劇為素材的電影至少400部以上。電影從1927年進入有聲電影後,讓觀眾聽見優秀演員朗誦莎士比亞的動人對白,更是時髦風潮,2012年之前取材或改編《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原型的電影至少亦達百部以上,這些電影都有以下三點共同特色:
1.遵守(或尊重)原劇的基本架構。
2.尋找符合當代趣味的詮釋手法。
3.以現代人能夠理解的電影語言,重現莎士比亞的詩劇韻味。
有古典做藍本,以創新做靠山,不同版本的莎劇電影Romeo_Juliet03.jpg往往都會遵守以下四大特色:歷史考據,美術新詮、演員魅力與音樂點題。
其中,義大利導演Renato Castellani贏得1954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全力從用色、服裝到布景,都試圖從古典名畫中找尋靈感重現文藝復興時代風景;義大利導演Franco Zeffirelli的1968年作品《殉情記》(Romeo and Juliet)則是找來了年齡最貼近莎翁原著的年輕影星來擔綱,其中,飾演羅密歐的李歐納.懷汀(Leonard Whiting )只有18歲,飾演茱麗葉的奧麗薇.荷西(Olivia Hussey)更只有17歲,青春嬌豔的肉身,散發出極其迷人的癡情魅力;勞勃.懷斯(Robert Wise)的《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則橫移了時空,把世家恩怨換成了天主教徒和猶太人的衝突,而且改以現代芭蕾探索歌舞電影的可能空間;1996年,澳洲導演巴茲.盧曼(Baz Luhrmann)更上層樓,在《羅密歐與茱麗葉 1996》(Romeo + Juliet)中添加了更多當代元素(迷幻藥、加油站、直昇機、爵士樂......)
做為莎士比亞的信徒,他們拋不掉莎劇的對白,卻可以最動人亦最煽情的對話場景,適時用音樂的元素來做詮釋,例如羅密歐乍見茱麗葉就「一見鍾情」的內心悸動,光是唸出「火炬遠不及她明亮...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間...像鴉群中一頭白鴿蹁韆」的經典對白都不足以撼動觀眾,電影必需透過「特寫」的功能,「放大」驚見美麗的的那聲歎息,那個場景正在舞會上,於是音樂有了合理的滲透空間,不管是講究古韻的版本(1954年的素樸重現,1968年Nino Rota的彷古新曲),或者大膽嘗新的版本(1961年的芭蕾舞韻;1996年的爵士抒情),都配合著兩人在舞池間的「蝙韆(旋轉起舞)」散發著騷動的音符,撒下了浪漫煽情的種子。
接下來,隨著「互看對眼」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兩人開始尋尋覓覓的驚豔探索,羅密歐先要偷襲捉住茱麗葉的手,讓狡滑的羅密歐得以在「要是我這俗手上的塵污,褻瀆了你的神聖的廟宇,這兩片嘴唇,含羞的信徒,願意用一吻乞求你寬恕」的經典台詞中,死纏活賴地但求一吻,等到茱麗葉脫口說出:「掌心的密合遠勝親吻。」再被羅密歐得以「讓手的工作交給了嘴唇」,兩人的相擁相吻已然實踐了愛情信徒的最高夢想。不過,Franco Zeffirelli與Baz Luhrmann兩位導演卻不約而同另外選擇了歌曲來點題。
Baz Luhrmann在《羅密歐與茱麗葉 1996》用了Des'ree 演唱的「Kissing You」做出熱戀狂戀的聲音註解,當我們聽著如泣如訴的歌聲傳唱起情人心思的歌詞時:
Pride can stand thousand trials 傲氣能抵千百試
The strong will never fall 意志從不妥協
But watching stars without you 但是沒有你陪我觀星
My soul cries 我的靈魂哭泣了
Heaving heart is full of pain 忐忑的心其痛無比
Ohh, ahh the aching 噢,這個痛
'Cause I'mmm kissing you, ahh 因為我正正正在吻你,噢
I'm kissing you, love 我正正正在吻你,親愛的
我們同時看見了茱麗葉用「kiss by the book」讚美羅密歐的吻技,那是情人心花怒放的甜美時光,聽見這款?妮軟語,愛情的芳香早已從銀幕票進觀眾席了。
但是,Baz Luhrmann的「Kissing You」,只達到了摹擬的抒情功能,Franco Zeffirelli在《殉情記》裡用的「What is a youth」一曲,才是真正高明的點題歌曲,那是舞池樂音方歇之際,眾人簇擁著清秀伶童出來高歌,當他用顫顫巍巍的嗓音問起大家「青春為何物/What is a youth」時,李歐納.懷汀就與奧麗薇.荷西躲在人群後方玩起「大手握小手,雙唇換手心」的愛情遊戲,正當兩人終於不再背誦莎翁詩句,終於忘情長吻時,伶童的歌聲已然飄揚到了「畫龍點睛」的四句歌詞:
「A rose will bloom, 玫瑰盛開,
It then will fade, 很快就會淍零;
So does a youth, 青春如此,
So does the fairest maid. 美麗少女也是如此...」
是的,他們的青春很快就會凋零,一如玫瑰,就在愛情最飽滿酣暢的時刻,作曲家Nino Rota已然用歌詞點出了他們的宿命,最甜美與最感傷的矛盾元素,就在此際揉合出最淒美的詠歎調,為日後的無奈命運,鋪排下黯然神傷的警世預言。
《西城故事》的音樂安排卻另有選擇,羅密歐變成了東尼,茱麗葉改名成為瑪莉亞,即使作曲家Leonard Bernstein譜寫了一首動人的主題情歌「Tonight」,要兩位癡情種子唱出:
「Tonight, tonight 今夜,今夜
It all began tonight一切從今夜開始
I saw you and the world went away自從看見你之後,世界就消失了」
但是兩人在舞池相會的那場舞,踩著「Dance at the Gym」的樂音,卻只透過萬黑叢中一點亮的燈光技術,突顯了兩人「眾裡尋他千百度」之後,只有相看兩不厭的「看對眼」情懷,美雖美矣,卻太像舞台劇的直接橫移,少了專屬電影的寫實張力,難免讓人有點悵然若失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