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達克:被遺忘的時光
仰首望天,每天都有流星殞落,我們該如何捉住流星?書寫記憶呢?
台灣究竟有多國際化?真的夠格做世界公民嗎?我的答案,有點保留。
我是CNN新聞簡訊的訂戶,八日深夜陸續就接到了美國著名繪本大師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因中風併發症過世的快報(紐約時報和洛杉磯時報也幾乎同步傳了訊息給我),心頭為之一楞,第一個想到的問題就是台灣媒體會如何報導這則消息?第二個問題則是有多少人會關心這個消息?
桑達克不是尋常人,有人以「童書界的畢卡索」形容他,台灣至少出版過三部他的代表作品【野獸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廚房之夜狂想曲(In the Night Kitchen)】和【在那遙遠的地方(Outside Over There))】,甚至《野獸國》的故事架構還由《蘭花賊》(Adaptation)的導演史派克.瓊斯(Spike Jonze)拍成了真人動畫長片《野獸冒險樂園》(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亦曾在台灣映演,但是等了幾天下來,能夠讀到的文字報導,寥寥可數,台灣媒體的沈默,確實讓我心頭為之一沈。
或許是童書繪本,或許是因為記者太年輕了,沒有辦法與這位享年八十三歲的老畫家做連結,有共鳴,並不知道他之所以備受注目,是因為他帶領童書走出了傳統溫馨美好的框架,不再以純淨做訴求,反而是世界的黑暗與可怕為主軸,讓他的讀者在美麗又動人的故事中,撞見靈魂的黑暗層次。這種說法,與格林童話的本質不是也很相近嗎?
以前,對於桑達克的繪本,其實也只是隨手翻翻,沒有太過留意,直到侯孝賢執導的《珈琲時光》竟然出現了桑達克的畫作《在那遙遠的地方》( Outside Over There),才讓我心頭一驚,這才明白,侯孝賢的創作風格不是只受到沈從文的「邊城」影響,就連一本童話繪本,他都可以找到敘事的切入點。
《在那遙遠的地方》描寫姐妹情深的故事,負責照顧妹妹的小姐姐,因為專偷嬰兒的小妖怪把妹妹給偷走了,只得穿上黃雨衣,帶著號角去找妹妹,失去的恐懼和冒險的歷程,形塑了全片的黑色魅力。《珈琲時光》則是套用這個「失去親人」的故事套進了女主角一青窈的身上。一青窈飾演的井上陽子是未婚懷孕的單身女子,她不想嫁給孩子的爸爸,於是從台灣回到了日本,但是面對自己的父親,她也無法細述自己未婚懷孕的心情,心中所有的忐忑,就悄悄從這本童書的閱讀中釋放了出來。
《珈琲時光》是日本人紀念大導演小津安二郎百年冥誕特別製作的電影,而且找來了影像風格與小津近似的「外國人」侯孝賢來執導,父女親情的似近還遠,男女感情的幽微難言,《珈琲時光》都有著極其細緻的描寫,其中桑達克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更有著畫龍點睛之效,把未婚媽媽無法與別人分享的焦慮,透過相近的故事,委婉側述(返鄉後的陽子,頻作噩夢,不時夢到一位憂鬱的母親,她的小寶寶的臉竟然是冰鑄的,剎時就會溶化,全都縐成一團......未婚媽媽的心理孤單,以及初次懷孕的肉體不適應,最後都匯聚成怕會失去孩子的心靈恐懼。
不管桑達克的創作原意為何,侯孝賢的借喻手法,就只以讓原本只是台日兩位導演的火花擦撞,多了一層國際連結,讓原本只是亞洲風情的電影,也得著了美國童話加料背書的化學效應;更讓桑達克的畫作,擴大了它的人間影響力,文化交流的餅就這般越滾越大,陌生疏隔的世界也就得能越融越精小。
有關《珈琲時光》與《在那遙遠的地方》的互動連結,過去已經寫過兩篇文章,本文其實變不出啥新把戲,但在桑達克過世之後,重提此事,意思其實是台灣媒體不妨去訪問一下侯導,或許就可以從他的嘴裡找到兩位大師曾經惺惺相惜的傳奇,讓我們的媒體不會只懂得翻譯外電,找不到與世界同步共鳴的方式。
不過,我亦必需承認,我很努力想要看完《野獸冒險樂園》,卻總是沈沈睡去(一方面是片子有點長,另一方面則是從角色造型到敘事方法都無法打動我),無法從他瘋狂古怪的角色造型,以及粗獷的線條與用色中找到情緒投射的共同基準點,所以至今亦無法寫出該片的影評(DVD租售店一看硬殼封面的卡通造型,就直接歸類為兒童動畫片,可能亦是失策的安排,難怪站衛兵的天數極多),只能怪我與桑達克緣份太淺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