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球:動眼動腦又揪心
到了球場,你只想看到一場好球,只想高喊,只想擊掌加油,你不會去球場沈思,《魔球》除了讓人狂喊,卻也讓人沈思,一部不同凡響的好萊塢電影。


《魔球》的魔力不在球場上,而在球團的辦公室裡,那是一個九成九以上球迷都不曾進去過的運動空間,差別在於球場上的球員拚的是智慧、體力與技術,那間辦公室裡卻是勞心勞嘴的另類運動空間。辦公室的責任在於開出漂亮的球員陣容,讓球隊能夠獲勝與掙錢;球隊的責任則在於利用這樣的陣容到球場上創造佳績,只要能夠交出漂亮成績單,球隊和辦公室的成員盡皆獲利,反之,則只有捲鋪蓋走人了。

資本主義市場只顧追求獲利的現實性格,揭開球隊運作的真實面,看到不一樣的賽事內幕,正是好萊塢片商經過市場分析後,確認有其賣點,才決定拍攝《魔球》的真正動機。《魔球》的另一個有趣觀點則在於全片的核心主軸在於一種人生與事業經營的哲學理念:經費短缺,亦缺少明星球員的小大衛如何去挑戰財大氣粗的哥利亞巨人?而且是這個理念經過實証,確曾可行!
《魔球》一開場就明白替美國洋基棒球隊貼上哥利亞的巨人符號,因為他們在2001年的季後賽險勝了奧克蘭運動家隊後,就乾脆重金買下了該隊的重砲手吉昂比與強尼.戴蒙等人,洋基隊一向相信花錢可以買到勝利,他們擁有的總冠軍數與付給球員的年薪數,都是美國職棒之最,卻也因為他們敢於花錢,擲銀彈,所以被稱為「邪惡帝國」,但是洋基隊只是《魔球》的開胃前菜,台柱都不見了的運動家隊究竟該怎麼辦?才是《魔球》的重頭戲。

運動家隊如非在2002年創下20連勝和103總勝場的佳績,《魔球》就少了撼動人心的魅力,雖然運動家隊還是在季後賽落敗,還是始終與全美總冠軍無緣,但是光靠2002年的戰果就已經提供了足夠發人深省的生命素材,《魔球》最動人的一場戲就在於心中早有定見,已然決心一搏的布萊德.彼特如何引蛇出洞,聽完球探老臣的舊思維後,開始雄辯滔滔地逐一駁斥。

比利.賓恩的全新理念自然有其風險,有人看笑話,有人扯後腿,他自己更不能嘴上嚷嚷口號,還要以更多的干預技巧來完成自己的理念。從來不進球場看球,從來不與球員交心的比利,固然有其「見面三分情,日後難砍人」的經營理念,但是為了完成理念革命,他也不能放下自己的身段與堅持,要從更多人性面上去激發所有隊友的潛力,他的煎熬與轉變,同樣也是《魔球》中迷人的人性論述了。
《魔球》不只是一部棒球電影,它是商戰電影,亦是哲學電影,做老闆的人或許會得到更多精打細算的啟發,做經理的人或許體會到人生中許多「長久不以為是錯的理念,並不代表它就是對的」,做勞方的人或許更明白機會在敲門時自己該有的決心與拚勁,一部電影能讓各個階層的人都能找到對號入座的解讀空間,就在娛樂性和智識啟發性上都達到了不凡的標竿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318】 2011/11/10
其他新鮮事兒

《末日情緣》愛在感官喪失時 (11/10)

最佳動畫v.s動作捕捉技術 (11/10)

《星空》可能看完但不一定會看見 (11/10)

永遠的童子軍─漫畫家艾爾吉與《丁丁歷險記》 (11/10)

《艾瑪好色》性,不是罪 (11/10)

《神偷軍團》半吊子的反叛精神 (11/10)

《鋼鐵擂台》男孩與機器人 (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