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夢幻電影音樂會


然而這場音樂會最有意思的,絕對不是讓我們重新聽見早已聽熟,或者早已聽到耳朵成繭的知名電影音 樂片段了,讓觀眾「發現」電影音樂的神秘功能才是重頭好戲。

什麼因緣會把這三位電影大師湊合在一起呢?


如果還有機會見到電影配樂大師,聆聽他們的電影音樂概念,我的三大渴望要屬:安尼歐.莫瑞康尼、約翰.威廉斯和約翰.貝律。

一方面因為我就是聽他們的電影音樂長大的,另一方面則是大師們都七十好幾了,垂垂老矣,再沒機會親自體驗他們的風采,恐怕就真的沒機會了。莫瑞康尼去年本來有機會來台北,然而價錢沒談攏;今年有人正在接洽約翰.威廉斯,一切都還未定。


不過,約翰.威廉斯四月24日與26日,分別在於紐約林肯中心,在紐約愛樂的演出下,舉辦了兩場名叫「打燈!開麥拉!開始動!(Lights! Camera! Action!)電影音樂會」,從結構到形式都很有意義。


這場音樂會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介紹的音樂前輩大師柏納德.赫曼的作品,負責做導聆的就是曾經與赫曼合作過他有生之年最後一部作品《計程車司機》的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聽他細說重頭,真的是很精彩的影史回憶錄,例如馬丁就曾希望赫曼能夠給他一點特殊感覺的音樂,赫曼的回答竟然是:「就把主題音樂倒著彈吧!」馬丁照辦,效果果然非凡。


下半場則是由史匹柏登場,他在做導聆時的一句:「如果電影像閃電,音樂就是雷電!(movies are like lightning, but the music is the thunder.)」就饒富哲理,夠讓影迷回味半天了,因為閃電是光的震撼,雷電則是聲音的震撼,雷電加閃電,這一夜,夠震撼的了。


然而這場音樂會最有意思的,絕對不是讓我們重新聽見早已聽熟,或者早已聽到耳朵成繭的知名電影音樂片段了,讓觀眾「發現」電影音樂的神秘功能才是重頭好戲。


他們的做法是先安排大家看一段《法櫃奇兵第三部曲─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的開場追逐畫面,現場只聽到對白和音效,看完之後,約翰.威廉斯走上指揮檯,現場指揮樂團來替這場戲加上音樂。有了音樂的加持,電影何只是起飛,簡直是雷電交加,完全變了個樣。


閱讀音樂網站上的這篇文字,我其實是有滿心感慨的,美國是電影大國,大師音樂會因而得能有這麼堅強的影片和大導演來背書,讓音樂會的「電影魅力」和「電影特質」才能充份發揮,今年下半年,台灣還可以聽到幾場電影音樂會,除了重溫旋律,可以讓觀眾感受到更多音樂碰撞影像的魅力嗎?有人願意辦這樣的音樂會嗎?我祈禱著。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65】 200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