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天下電影一大抄《偷情》


台灣觀眾可以在金球獎的得獎作品「偷情」中,看到美貌如花,讓人不能把眼光移開的女配角娜塔莉波曼走在倫敦街頭上,和一見鐘情的裘德洛眉來眼去,卻因為過馬路時,看錯方向,結果被計程車撞倒地上,裘德.洛趕忙送她上醫忙急救,成就四年的愛恨情緣。 我相信導演麥可.尼柯斯一定不肯承認他的戲曾經參考了四年前曾經轟動歐美的「公主與戰士」的橋段,或是受到靈光啟動。


我們常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各有巧妙不同。電影中,情節類似,手法相近的場景更是多得不勝枚舉,有的是擺明直接翻版,但還能冠上拼貼的後現代美名;有的則是精神相似,氣質卻有出入,肌理亦不盡相類,就是讓你覺得似曾相識。



「蘿拉快跑」的導演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在公元2000年的作品「公主與戰士(Der Krieger und die Kaiserin
即The Princess and the Warrior )中,飾演護士的女主角 Franka Potente眼見疾駛卡車即將撞上他們,為了保護瞎眼病患,一把推開病患,自己卻不幸被卡車撞倒,男主角Benno
Fürmann適時地趴進車底,切開她的氣管,救了她一命,種下情緣。




公元2005年,台灣觀眾可以在金球獎的得獎作品《偷情》中,看到美貌如花,讓人不能把眼光移開的女配角娜塔莉.波曼走在倫敦街頭上,和一見鐘情的裘德.洛眉來眼去,卻因為過馬路時,看錯方向,結果被計程車撞倒地上,裘德.洛趕忙送她上醫忙急救,成就四年的愛恨情緣。



我相信,「偷情」的導演麥可.尼柯斯一定不肯承認他的戲曾經參考了四年前曾經轟動歐美的「公主與戰士」的橋段,或是受到靈光啟動。我更相信會有人說,「偷情」的舞台劇劇本早在1997年就完成了,原作Patrick Marber 當年因為該劇獲獎無數,也不知吸引多少人去看了這齣舞台劇,搞不好,還是「公主與戰士」的導演湯姆.提克威從「偷情」的舞台劇得到了靈感呢?!這是個不會有答案的爭辯,對於一位電影觀賞者而言,只是在一個相近的時間座標下,看到了兩部有相似情節的電影,原來,天底有真的有很多人喜歡在車子底下定情!那還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呢!




2004年,法國導演歐容在他的「愛情賞味期」中,描寫男女主角在簽下離婚協議書的當天,決定再做愛一次,但是女主角臨床反悔,覺得一切太荒謬了,拒絕行房,惱羞成怒的前夫,竟然毒打她,強暴她。



公元2005年,同樣以《偷情》一片獲得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獎的克里夫.歐文,在電影中也是老婆茱莉亞.羅勃茲要求離婚,好和裘德.洛共效于飛,傷心難過的歐文同意簽字離婚,唯一的條件是要再做愛一次。茱莉亞含淚同意,卻萬萬沒料到這是歐文反敗為勝的秘密武器。



我更相信,麥可.尼柯斯一定會說天底下有太多分手情人都會要求再愛一次,一切純屬人性巧合,而且兩部電影拍攝時間相近,最多只能說「英雄所見略同」。



如果你再挑剔一點,你或許可以說,麥可.尼柯斯曾在「畢業生」中大量採用了賽門與葛芬柯的「The Sound Of Silence」以及「Scarbourgh
Fair」等歌曲來烘托電影人物心境,技法和《偷情》片頭片尾都由Damien Rice O演唱的「the Blower’s Daughter」來串場,手法和效果幾乎如出一轍;但是,同樣地,麥可也可以詳細說明兩部電影的不同音樂處理趣味,因為基本上他就是很會運用流行歌曲來傳達電影的人物情趣。



說了這麼多例証,不論正反如何辯論,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感慨,或許就是大家的共識了吧?其實,仔細檢驗,相似歸相似,還是有相當不同的。



同樣是警察掉了一把槍,2004年以《可可西里》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獎的中國導演陸川在2003年的作品「尋槍」中,就被人批評為有拾取黑澤明的「野良犬」之嫌。因為,黑澤明雖然其實是想藉丟槍記拍出日本戰後社會的貧病景況的浮世繪,然而,陸川也同樣藉著假酒商人的暴發和玩弄女人情境,探索古老中國在資本主義清洗下日漸變質的社會風氣。



因為同樣是警察掉槍的故事,杜琪峰執導的「PTU」裡,就完全玩出了另外一套邏輯和氣氛,強調的是高度壓縮的空間與時間,人物也就是警察和警察之間的矛盾,以及黑社會裡爾虞我詐的權力傾軋,沒有人會去想說香港警察林雪掉槍的故事,和日本警察三船敏郎掉槍的故事有任何相關,然而,中國警察姜文掉槍的故事,就足以讓你白頭搔更短,得好好磨磨唇舌了。



不只是電影相似,音樂也可能相似。張弘毅的《玉卿嫂》像不像《豹人》?布魯斯威利主演的《驚心動魄》(Unbreakable)像不像小蟲的《阮玲玉》?《特洛依:木馬屠城記》像不像《臥虎藏龍》和《神鬼戰士》的綜合版?太多太多的相似,但在細微處還是有變化,這是抄?還是拼貼?誰能有百分之百肯定的答案?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01】 200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