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台北電影獎宣佈柯一正獲2015卓越貢獻獎


台北電影節今天宣佈台北電影獎之「卓越貢獻獎」評選結果,柯一正先生獲得出席之評選委員四分之三的支持,成為今年得主。

柯一正橫跨電影與劇場兩個領域,身兼導演、演員兩種身份,皆交出了重要成績單,他於1982年執導《光陰的故事》第三段《跳蛙》,是台灣新電影浪潮的先鋒之作,1997年執導《藍月》實驗把影片拍成紅、橙、黃、綠、藍五段,電影放映師任意把拷貝排列組合,可以產生120種不同播放結果,組合起來仍是一個完整的觀影經驗。台北電影節將安排放映《藍月》與映後座談,而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將於7月18日舉行。


得獎消息由臺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親自致電通知柯一正,目前他正趕著24日即將開演的《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的排演工作,他表示:「很驚訝,因為這十年來我投入劇場的時間比電影多,好像大家比較把我當成一個演員而不是導演。至於我所關注的社會運動,其實是很多藝文界人士共同參與促成的,絕非我一個人功勞。我認為我這一代人,由於價值觀和作法的錯誤,很對不起社會,很對不起我們的下一代,所以我投入運動的初衷是想幫助年輕人。謝謝台北電影節與卓越貢獻獎評選委員,得獎之後日子還是照常走,電影和舞台劇的創作我一直有在進行,只是速度很慢,我把它當成興趣而非工作。至於大家所關心的病情,已經好很多了,它不會痊癒,但是我認為生活態度可以改善病情,所以我就是抱著輕鬆的態度過日子,謝謝。」


卓越貢獻獎評選委員在獻辭中這麼表彰柯一正的得獎理由:「這三十年來,他始終堅持著當年臺灣新電影宣言中對社會弱勢的關懷和對不公不義的批判,和追求美好社會的嚮往。他用電影作品,也用自己的行動和身體,向世人展現做為臺灣電影人的理想和志氣。他領導了老中青三代的電影人用一次又一次的行動,證明了做為臺灣的電影人,是走在社會改革的最前線,和弱勢團體站在一起的。過去電影人給社會的印象是他們和整體社會的進步和改變毫無關係。但是現在,台灣的電影人、電影文化給社會的觀感是,他們在每個可以改變歷史和社會的關鍵時刻,都能挺身而出,不落人後。」


這次台北電影節安排放映的《藍月》是35厘米版本,影評人藍祖蔚曾經在文章中說:「柯一正導演在1997年拍完《藍月》後就沒再拍新片了,《藍月》其實也是他自己豐富的感情人生中一頁很精彩的生命見証,電影分成五個顏色的拷貝組合,放映時隨意組合就可能串連出一百二十種劇情解讀版本,那是一個多前衛的實驗?多麼有創意的概念啊!看著蘇慧倫在每一次的徬徨失意,走上台北街頭時,曾思銘的音樂就會浮動飄揚,有一股淡淡的哀愁就漾盪了開來......。」所以這次能在大銀幕上一睹玉女歌手蘇慧倫全盛時期的風采,還能在映後現場聆聽柯一正講述他對人生與創作的體驗,對當年錯過的觀眾而言,都是彌足珍貴的機會。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