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每周四晚間九點在緯來電影台【國片好時光】


五月的緯來電影台將於每週四晚間九點【國片好時光】特別企劃「台灣電影新浪潮」系列,將陸續於每週四晚間九點播出四部曾膾炙人口的電影...

在1980年代,一波由台灣新生代電影工作者所帶領的改革運動,開啟商業基礎為導向製作的風格,題材貼近台灣真實社會現象,深入大眾生活環境,讓台灣人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電影,在觀眾口碑和票房的雙重支持之下,此時有許多的優秀電影工作者催生出不少的好作品,而這一波的改革運動即被稱之為「台灣電影新浪潮」,具有代表性的導演如侯孝賢、柯一正、李祐寧和陳坤厚等。特別的是,此時的電影圈結合藝文界共同激發出璀璨的火花—將觸動人心的原著小說變成電影的題材,更增添了電影的藝術價值,例如1983年由台灣知名女作家朱天文原著小說《小畢的故事》改編的同名電影作品,上映後觀眾口碑反應熱烈,票房更是始料未及開出紅盤,本片也被視為「台灣新電影」的開端作品之一,在台灣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之後1986年的《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在端午節檔期創下高票房紀錄,時任國民黨文工會主任的宋楚瑜指示中影要再接再厲拍出更多青年勵志電影。1986年擅長用鏡頭刻畫親情的導演李祐寧所執導的《父子關係》,將失婚爸爸與兒子相依為命的心情描述得真實又感人,主題曲李壽全的「張三的歌」仍傳唱至今。1987年改編自女作家蕭麗紅同名小說的電影《桂花巷》,將台灣女子看似平凡的一生,刻劃地細膩動人,不但讓拍攝地澎湖漁村一夕爆紅,同名主題曲也成為潘越雲的代表作之一。
五月的緯來電影台將於每週四晚間九點《國片好時光》特別企劃「台灣電影新浪潮」系列,將陸續於每週四晚間九點播出以下四部曾膾炙人口的電影︰

播出日期 片名 獲獎紀錄
5/3 小畢的故事 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5/10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亞太影展記者特別獎
5/17 父子關係 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5/24 桂花巷 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獎」

小畢的故事
出品:1983年
導演:陳坤厚
演員:鈕承澤、張純芳、顏正國
大綱:
私生子小畢的媽媽為了生計,嫁給了大她廿歲的畢父,畢父對小畢視如己出。小畢國中時期十分叛逆,也和一些不良少年時有往來,某次,小畢偷了錢並頂撞父親,畢父口出重言,畢媽媽心痛難過竟開瓦斯自殺,經過此次的慘痛事件,小畢揮別懵懂的少年時光,投考軍校,開始另一種生活。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出品:1986年
導演:柯一正
演員:胡茵夢、徐明、丁乃竺
大綱:
敘述一群鄉下小學同班同學,在一位負責的女老師教誨下的求學趣事。他們畢業後第一次的同學會是在高一那年,他們相偕回到母校探望老師,結果在郊遊烤肉時發生了不幸的事件…
第二次同學會,他們已經大學畢業初踏入社會工作,但每個人似乎都不滿意現狀…
當他們接近四十歲時,因為老師經營的教養院發生問題,大家又聚在一起開了第三次的同學會,經過社會一番奮鬥與歷練後,每個人在自己的行業中發揮了所長,表面上風光,但實際卻各自有心事…

父子關係
出品:1986年
導演:李祐寧
演員:石峰、蘇明明、潘哲浦
刻劃在商業競爭過程中,中產階級的地位沉浮和心態變化,也深刻訴說了台灣男性單親父子的獨自撫養小孩的蒼涼。丈夫因經商失敗,妻子受不了債主迫債盈門,離家出走,還被朋友橫刀奪愛。讓他體會到人情冷暖。為了生計,他抵押了車子,賣了房子,帶著小孩搬到高雄的旗津,考取了貨櫃公司警衛職務。父子相依為命,日子雖清苦但快樂。此時嫁人的妻子事業有成,成為職業女性。每年耶誕節也是兒子媽媽的生日,過去往往這一天是全家最快樂的日子,兒子本想寫張卡片給媽媽,幾經考慮卻還是作罷……

桂花巷
出品:1987年
導演:陳坤厚
演員:陸小芬、任達華、庹宗華
生長在漁村的少女剔紅,她的命運似乎一出生就註定了,一如她的斷掌紋。十二歲那年父母就相故雙亡,十六歲時弟弟剔江也相繼葬身於海。那年,她決心改變自己已定的命運,發誓遺忘曾挨過的貧窮、無依。而她憑藉一雙出名的繡花巧手及三寸金蓮入嫁村上豪富之家──桂花巷,放棄了原本在漁村的戀人阿海。二十歲那年,她終於擊敗周圍所有蠻橫的親長,成為桂花巷一家之主,在自己的王國坐擁一切,但是,命運未曾改變她的一切。廿三歲守寡那年,兒子才五歲。可是她卻在喪夫之際,難忍情慾的煎熬,造成她生命中唯一的出軌。直到六十五歲,即將瞑目而去,她才知道自己一生孤獨的命運,似乎一出生就註定了,一如她的斷掌紋一般。

(本新聞由緯來電視網電影台提供)

本日焦點-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