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電影配樂傳奇》觀後感:好萊塢配樂的片段簡述


電影配樂並非是一般大眾看電影時會拿來作為評估的選項,不過相信在觀賞《電影配樂傳奇》後,無論對配樂有興趣或沒興趣,都會對電影這門藝術、尤其是配樂,它在影史發展的歷程有多一些的理解。

有人一輩子可能從來沒有注意過電影的配樂。當看完一部電影,大多談論是它的劇情、導演手法、攝影和剪輯,而不怎麼留意全片聽到了哪些旋律,也不怎麼察覺那些伴隨電影出現的音樂有什麼樣的表現。我們多半關注視覺上看到的,而不是聽覺上聽見的。特別是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可能無法分心去記得聽到哪些聲音,甚至也忽略了我們聽到了什麼,尤其當無論是看國內、國外片都加上字幕時,我們的視覺運用的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忙碌。

然而,這並不表示聽覺的感官沒有發揮它該有的作用,只是在取捨下,聽覺往往變成襯托視覺的輔助,成為讓畫面更加生動活潑的背景存在。在難得聚焦電影配樂這一環的紀錄片《電影配樂傳奇》(Score: A Film Music Documentary),將電影配樂在影史上的發展作了大致的片段簡述,從早期默片時代、有聲電影到西部電影,然後再到經典的好萊塢電影如《大白鯊》和《法櫃奇兵》及《星際大戰》,大略將配樂的發展和風格演變脈絡化,並介紹當中幾位出名或重要的電影配樂家。


紀錄片前半段所摘要的配樂歷程,也點出電影配樂與電影從最初就密不可分的關係。電影作為與人溝通傳達的藝術,也讓音樂成為與之相輔相襯、傳達情緒與感覺的一種必要路徑,也可說是一種藝術形式。從人聲還未出現在銀幕的年代,電影院播放時就有了「配樂」的輔助。無聲放映的電影院裡,有專門在放映過程中彈風琴幫忙伴奏的人,風琴師彈的是電影公司給的樂譜,有時還靠自己靈機一動配合畫面作曲。

到了有聲電影的時代,《電影配樂傳奇》揭示配樂的演進在不斷突破過往傳統,龐大雄偉的管弦樂首次放入電影,並獲得空前成功的,便是怪獸電影的經典之作《金剛 (1933)》,由馬克斯史坦納(Max Steiner)找到了適合此電影的靈魂,管弦樂帶來災難性悲劇的強大感受,讓金剛攀上帝國大廈的驚奇震撼得以烙印在心上。

再是開啟爵士樂從背景音樂躍升作為電影主旋律的《慾望街車》,亞歷克士諾斯(Alex North)也找到了符合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劇作的聲音,透過亞歷克士諾斯的音樂組成與編排,觀眾更體會了角色的心境,也更在乎那些銀幕上的角色,並從樂聲中懂得《慾望街車》中的史坦利與白蘭琪的特質。音樂將畫面潛藏所要表達的情感和角色的訊息釋放。(不過前衛厲害如亞歷克士諾斯,在替另個大師史丹利庫伯力克2001太空漫遊》譜曲也曾踢到了鐵板,詳情可參:連結)


在《電影配樂傳奇》裡,對電影配樂的發展所作的描述,即便是對配樂豪不感興趣的影迷來說,應該都十足新鮮,除了簡單介紹亞歷克士諾斯,紀錄片也介紹了為希區考克電影的御用配樂師柏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還有約翰貝瑞(John Barry)作出007主題曲的經過。

同時,也大致介紹了其他配樂家曾嘗試的有趣樂器,將各種種類的樂器的出現,如何配合了那些過往不同於傳統敘事的特別電影,如傑瑞高史密斯(Jerry Goldsmith)為《唐人街》的譜曲。

電影並也將焦點再導向了好萊塢配樂的大師約翰威廉斯,將他創作《大白鯊》、《法櫃奇兵》(也稱印地安納瓊斯)、《星際大戰》時的影像片段剪輯,呈現約翰威廉斯如何利用精準的旋律,將電影真實的感受濃縮進那些旋律之中。《電影配樂傳奇》對約翰威廉斯花了較大的篇幅描述,這之後也藉柏納赫曼連結到創造蝙蝠俠黑暗調性的丹尼葉夫曼(Danny Elfman),當然也提到了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的配樂,但僅略介紹他為《黃昏三鏢客》譜寫的壯闊西部音樂〈The Ecstasy of Gold〉,以及之後非科班出身、以電子合成器闖出名堂而獨樹一格的漢斯季默(Hans Zimmer),影片還特別驚喜收錄了漢斯季默70年代在當樂團鍵盤手的超青澀模樣,另包含剛拿下90屆最佳原創配樂的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都有相關的訪談片段。



而《電影配樂傳奇》最值得讚許,也是它為電影配樂從過去至今的歷程,試圖拉出清楚而易理解的軸線,不過也因為他要提及的配樂家數量龐大、風格各異,也讓影片的架構在導演麥特許瑞德(Matt Schrader)無法取捨輕重的心態下,有些龐雜、有些零亂,穿插了過多導演認為很珍貴的作曲家花絮,而讓這部想講述電影配樂的紀錄片偶爾會失焦,甚至導演特別加入了研究大腦的學者,分析美妙的配樂其實在人體上是能顯出雞皮疙瘩的狀態云云。

或許對完全沒接觸電影配樂的觀眾來說,《電影配樂傳奇》可能會有一點辛苦,但當紀錄片走到約翰威連斯的段落,相信當代觀眾都會極有感觸;而對有在接觸電影配樂的觀眾來說,《電影配樂傳奇》替以前到現在的配樂,尤其是「好萊塢主流電影配樂」這一塊作了大方向的整理,也進一步拍攝了配樂錄製的過程、錄音場地、配樂的一些流派(親自指揮或坐鎮錄音室),也介紹了那些不須彩排與事先看譜、就能立即上場合奏的專業視奏樂手們。

的確,電影配樂並非是一般大眾看電影時會拿來作為評估的選項,不過相信在觀賞《電影配樂傳奇》後,無論對配樂有興趣或沒興趣,都會對電影這門藝術、尤其是配樂,有多一些的理解。


PS最後貼心提醒電影結束別急著離開,有一段特別緬懷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經由導演詹姆斯卡麥隆敘說關於《鐵達尼號》的作曲小故事,分享給觀眾。

作者:Angela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44】 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