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神父》:丟石頭的罪人
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提名的《另類神父》,從少年教養院以及社會對更生人的歧視,到小鎮對死亡司機與遺孀的攻擊,我們看見群眾如何對所謂的「罪人」丟石頭,但電影想要質問的,不是誰該車禍事件負責任,而是:誰不是「罪人」?
「原諒不代表『遺忘』,也不是『假裝一切沒事』,原諒代表的是『愛』。」
丹尼爾獲得假釋離開少年教養院,本該前往鋸木廠工作,卻因謊言與意外,讓他成為小鎮的代理神父。小鎮一年前發生過一起重大連環車禍意外,造成七人死亡,丹尼爾發現居民仍深陷於哀痛的泥沼中。為幫助受害家屬走出悲傷,丹尼爾四處查訪車禍肇事的真正原因......
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提名的《另類神父》,以少年教養院內,眾人對一名受刑人進行集體霸凌揭開序幕。霸凌無所不在:犯過錯的丹尼爾前往鋸木廠工作前,問過輔導神父能否去神學院上課,神父只說:「沒有哪個神學院會接受你這種罪犯。」犯罪之人不值得被同情也不值得擁有二次機會嗎?
丹尼爾來到小鎮發現小鎮居民仍無法從一年前的車禍意外悲劇中走出。受害家屬責怪肇事司機酒駕,排擠司機的妻子。小鎮教區神父不但答應居民不將司機的照片放在祈禱的立牌上,甚至不准司機下葬於小鎮中。肇事司機生前常有離譜行為,那是否讓他不被天主所接受?司機的過錯該否由他的妻子來承受?
從少年教養院以及社會對更生人的歧視,到小鎮對死亡司機與遺孀的攻擊(受害家屬寫了無數辱罵信給司機妻子,造成她的精神壓力),我們看見群眾如何對所謂的「罪人」丟石頭,但電影想要質問的,不是誰該車禍事件負責任,而是:誰不是「罪人」?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丹尼爾假冒神父一事有罪,那麼小鎮神父憑著自身權力以及受制於群眾壓力而不讓肇事司機下葬墓園,神父在乎大眾觀感更勝司機妻子的悲傷,算不算有罪?一年前的車禍意外,造成六名青年男女喪生,這群年輕人在車禍發生前三小時才嗑藥喝酒,事件發生時,他們的神智是清醒或茫然?肇事司機出車禍前剛跟妻子有過爭執,甚至揚言要自殺報復。車禍意外,是藥物或情緒失控所造成?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司機妻子不敢跟居民承認丈夫曾經說過的狠話,但是受害家屬同樣選擇隱瞞孩子喝酒嗑藥的事實。現實人生,我們多麼容易用他人施予我們的傷害與恐懼,去合理化我們對他人的惡的作為。相信自己的悲慘,遠比承認自己的罪惡要容易太多。
至於小鎮企業家用金錢與權力威脅與控制教區神父的決定,沒有任何犯罪事實(法律無法將其定罪)的企業家,就是清白之人嗎?每個禮拜上教堂做禮拜並向神父告解的人,是否更為聖潔?穿上神父服裝並且站在聖壇前傳道的丹尼爾和身在少年教養院裡的丹尼爾都是同一人,為何我們觀看這兩個丹尼爾的心態如此不同?影片尾聲,丹尼爾在眾人面前褪下道袍,裸露上身,以真正的自己迎接(承受)人們的可能仇視與不諒解。他是聖人或罪人?
《另類神父》從假神父與車禍事件,探討社會的悲傷與歧視與仇恨,也探討宗教與人的關係。該如何消弭歧視放下仇恨?電影給了一個簡單(卻難以做到)的答案,它說在神的面前,我們都要謙卑(沒有人是完美的):學會直視自身的惡,才能理解他人的惡、學會原諒他人,才能原諒自己。
「從哪裡來的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往哪裡去。」
《另類神父》結局收得曖昧,歧視依舊存在、權力者仍在控管權力遊戲、未來混屯不明,而返回少年教養院的丹尼爾,經歷一場暴力後離開教養院,他該如何是好?電影沒有給出答案,銀幕外的我們感到茫然,那一刻,我們都成了丹尼爾,不知該何去何從......
相關文章
- 《另類神父》:不必忘記,只要原諒 (2020/03/20)
- 《另類神父》:信仰不該是執念 (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