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雨天.紐約》年輕的題材,老式的味道


《雨天.紐約》的男主角雖然是大學生,卻是很文青的路線,不喜歡隨波逐流,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好惡,對白之中還是有著伍迪艾倫的機智,仍帶著很多老式情懷,因為他很會寫對白,所以即使過程都算得上是由生活化的事件組成,卻也不會悶到。

雨天.紐約》是伍迪艾倫自編自導的作品,這點很重要,因為「伍迪艾倫」這四個字代表著一種風格,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誰,或不清楚他的調調,《雨天.紐約》可能會和你預期的不太一樣。

雨天.紐約》讓我覺得有點難寫,是因為它還帶有老電影的味道,可是用的主要角色、時代是新的,且是大學生的年齡,光看故事劇情和演員選角,可能會覺得這是一部適合年輕人情人節浪漫一下的喜劇小品,但伍迪艾倫的電影就不會像大眾化的商業愛情喜劇那樣子,所以很容易會期待錯誤。

單純想要看爆米花電影的觀眾可能會覺得《雨天.紐約》無聊了些,我也必須要承認,伍迪艾倫很喜歡用紐約和紐約的元素,這些東西對於台灣的觀眾不見得能有連結,包括一些酒吧、俱樂部、文學、藝術電影等等文化,如果完全無感,看《雨天.紐約》也會少很多樂趣。



雨天.紐約》的男主角雖然是大學生,卻是很文青的路線,不喜歡隨波逐流,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好惡(是那種很愛黑膠唱片的現代年輕人),電影是從他的角度出發(旁白也是他),所以即使是講大學生愛情的愛情片,仍帶著很多老式情懷。這個設定讓我覺得有點卡在中間了,對於年輕觀眾來說,對題材有興趣但這風格可能太老,對資深觀眾來說,這風格OK但小朋友的愛情題材還是太嫰了點。當然如果是兩棲類的觀眾就沒問題了。

故事算是很生活化,一對大學的男女朋友到紐約來,女主角要跟大導演進行訪談,男主角則是回到熟悉的老家,做了一堆計畫要帶女友好好體驗紐約,結果女友因為工作的關係,一直無法照計畫成行(這還蠻正常的,我們都遇過和別人約好、規劃好,但因為對方工作臨時有狀況而被迫改變計畫),女主角在電影大咖之間混的時候,男主角則是在街上晃,和朋友、家人碰面,重新思考人生。

對白之中還是有著伍迪艾倫的機智,笑點不見得是讓人大笑的,有些只是覺得「妙」。因為他很會寫對白,所以即使過程都算得上是由生活化的事件組成(比如遇到老同學、聊近況),卻也不會悶到。



我們可以跟著男主角,了解他的個性、想法,他似乎(自認)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但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大小事,也讓他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影響他後來的行為和決策。像這類的電影,需要觀眾一些體會和思考,並不能等著電影直白告訴我們「因為這件事,所以他有什麼轉變,於是他便那麼做」,不會有這種旁白出現的,那些改變都是一點一滴的累積,我們不斷看發展的時候,也會在我們腦中堆疊。如果你不習慣看這種電影,看到最後可能就會「什麼?他幹嘛這樣?」但旁人也很難給你一句話的答案,因為答案就是整部電影,一個半小時的過程,所有這一切加起來的結果。

因為不一定大家都會邊看邊堆疊,也不一定會喜歡這樣的看電影方式,所以我不認為《雨天.紐約》會是任何想要在情人節浪漫一下的情侶的首選,搞不好有一方看不懂電影在幹嘛或要表達什麼,反而敗興了。它還是比較適合本來就能看這類電影的觀眾,也許不是太廣的觀眾群。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745】 20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