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診療室》人生就像一本小說
《寂寞診療室》雖然本身題材不算新鮮,心理諮商師於自己與職業道德之間的拉扯、拿捏也時有所見,不過導演潔絲汀楚特賦予角色有趣的靈魂與性格,並讓電影時刻維持在預備崩潰的邊緣,電影概念到執行都是不錯的,尤其是三位女演員太過亮眼。
如果人生是一本小說,你要如何寫?會以什麼來當作靈感?會遇到誰、發生什麼事、最後結局又是怎樣?
《寂寞診療室》讓我想到先前曾在金馬奇幻影展看過的一部作品《命運小說家》,男主角埋首於創作卻苦於沒有靈感,偶然間他發現同棟住戶各自有戲,於是他便將這些真實人物寫進電影裡,寫著寫著竟也停不下來,靈感不斷湧現,當他所寫的故事遠快於現實時,為了讓現實跟上他的故事、甚至是和他的故事是一致的,他開始介入這些住戶的生活,就像個上帝般干預著他們的命運,只是當故事和現實人生逐漸重疊,男主角不知不覺也讓自己成為了故事的其中一位角色,他和他的故事還有故事裡的他一起迎向接局。《寂寞診療室》就像是女性版的《命運小說家》,不過不同於後者的「重新編撰」,《寂寞診療室》是直接「複製貼上」,女主角失意於情慾和家庭、在工作上又找不到滿足感,於是她重新執筆試圖寫出一部優秀作品發表,然當她遇上了陷入複雜三角戀的女演員後,越是傾聽就越是認識,最後她悄悄的取走對方的人生,把自己放入了角色裡,假裝是「別人」來逃避「自己」迷失又混亂的生活...
《寂寞診療室》雖然本身題材不算新鮮,心理諮商師於自己與職業道德之間的拉扯、拿捏也時有所見,不過導演潔絲汀楚特賦予角色有趣的靈魂與性格,並讓電影時刻維持在預備崩潰的邊緣,故事無疑是有趣的,電影也很有趣,四位主要角色同樣有趣,特別是三角戀的三位男女,看著他們的互動荒謬又可笑,卻又覺得怎麼那麼可愛,儘管結局可以再收的好看一些,但瑕不掩瑜,直接說就是演員替電影加分不少。
心理治療師西碧兒執業多年,對於工作早已麻痺無感,在工作上找不到成就感,於感情又和前男友加百列分得不愉快,於是她在朋友聊過之後,決定暫停一切工作重操舊業,回到過去她喜愛的寫作生活。本來應該是這樣子的,但她卻遇到了女演員瑪格,她不顧她已經不接病患整處於休息狀態,逕自的前來找她大吐內心苦水,身為新演員的瑪格好不容易獲得電影女主角的機會,而這個機會是她的知名演員男友雨果替她爭取來的,她想要把握這個機會卻擔心被導演米卡知道她和雨果的關係,因為她是介入他們之間的小三,更慘的是她還不小心懷孕了,害怕失去工作的瑪格陷入掙扎,壓抑又緊繃的精神狀況使她完全沒辦法投入角色,西碧兒的靜心傾聽、時而給予她專家的建議給她很大幫助,認為有她在心情就會平靜許多,為了完成電影拍攝,瑪格央求西碧兒到片場陪她拍戲,儘管西碧兒多次婉拒,最後還是跟著瑪格來到充滿情慾衝突的拍攝現場。
「我的人生就是一本小說。」
頗有意思的是,導演潔絲汀楚特讓西碧兒這個角色變得不客觀,她無法再保持原本的傾聽者、旁觀者身分,她在瑪格這段混亂日子裡參與太多,漸漸她也成為了這混亂的一部分,就像《命運小說家》的男主角,當「聽」不再只是「聽」,便注定了自己抽不了身,西碧兒夾在中間成了瑪格、米卡還有雨果的傳聲筒,負責安撫他們的情緒、平息他們的紛爭,好讓電影能夠順利拍攝,最後她還親自下去當替身、甚至代替米卡擔起導演一職,這發展看似荒謬可笑,然西碧兒卻逐漸樂在其中,她讓自己成為了三個人的故事一部分,並非是成為那第四者,而是就扮演起了瑪格當起了演員,或是扮成米卡當起了導演。我認為的是,西碧兒過去的生活百無聊賴,感情也是,她對於枯燥乏味的日子感到厭倦,才會想重新寫作,這是種下意識的逃避,當瑪格出現後看見她亂如毛線球般的生活,潛意識裡告訴自己「這其實就是她所想要的」,她其實渴望失控的人生,心理諮商師的工作讓她變得比其他人都還來得理性、壓抑,不自覺間抑鬱成疾,唯有失控一次才能痊癒。
「有人一生都很悲慘,想盡辦法忘掉自己還活著,一有時間就要搞垮別人。」
《寂寞診療室》讓每個人總會擁有的黑暗面以這樣的形式被逼出,整趟過程、從看診到拍電影猶如一趟追尋自我的旅程,西碧兒從沉著冷靜的心理諮商師變成上台搶麥高歌的瘋婆子,此次失控讓她從過去被束縛的自我解放,而在一切恢復平靜之後,她總算是回歸原本生活,她依舊繼續做心理諮商,但很顯然的西碧兒是有些不同了。電影中段開始是有趣的,特別是拍電影的過程,將忌妒、報復透過電影合理化,讓置身其中的主角還有觀眾們哭笑不得,桑德拉惠勒飾演的米卡太有魅力,甚至於搶過戲份較多的薇吉妮愛菲亞和阿黛兒艾奈爾,而加斯帕德尤利爾就是忠實的扮演好渣男,介在三位女演員中間激發她們,使她們擦出激烈的火花。整體來說,《寂寞診療室》電影概念到執行都是不錯的,不過我還是喜歡演員大於電影本身,誰叫這四位主角、尤其是三位女演員太過亮眼,給人印象太深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