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台灣》一封來自未來的信
五部作品各有不同的風格與面貌,環境方面有核廢料與空氣汙染,在社會上有城鄉差距與外籍移工相關議題,在家庭、個人方面也有家庭結構改變、老年少子化與人們對現實的逃避,題材可以說是相當多元全面,同樣都飽含著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十年台灣》是一部集合五部短片的電影,分別由勒嘎舒米、鄒隆娜、呂柏勳、謝沛如、廖克發執導,從2015年涉及地方文化與其他敏感議題的香港電影《十年》開始,其他參與「十年電影計畫」的《十年泰國》和《十年日本》也陸續釋出上映的消息,而如今《十年台灣》也承襲系列一貫的精神,這五位導演從現今台灣種種社會現象來發想,拍出他們心中那個十年後的台灣將會走向的未來,其中帶有的期許或警惕,相信都能提供我們一個重新思考的方向。
就我個人而言,一直都對這類題材相當有興趣,儘管片中五部作品的風格與取材皆有所不同,但他們同樣都飽含著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第一部《惡靈罐頭》利用一名達悟族老漁民的日常生活,帶出蘭嶼核廢料與居民長期不被政府重視的問題,讓觀眾陪他經歷一夜的颱風,窗外的風聲與屋頂漏下的滴水聲,不斷摧殘著這位孤單的長者,停電後點起的蠟燭照亮了牆上過去年輕時期的照片,對比一旁有關「反核」寫著「不要在有下一個福島」的抗議布條,席捲而來的是滿滿的無奈與無力,不禁讓人思考如今美麗的海岸線,在十年後將會因為人類的破壞而變成什麼樣的面貌?然而到了那個時候,我們製造的汙染物能像片中那顆已經變形的芋頭,隨手往旁邊一丟就完全解決嗎?
第二部作品《942》直指台灣面臨的空氣汙染,在十年後建構出一座備有空氣淨化系統的醫院,透過裡頭一位受到院方高層侵犯的年輕護士,點出目前在台看護或勞工可能遭遇到的眾多困難,長期受到不合理對待但求助無門,好不容易有管道申訴,也因為先前為了得到工作機會所積欠的大筆仲介費,無法對雇主提出抗議或是直接回鄉,不得已之下只好隱忍痛苦繼續為原雇主工作,形成永遠無法脫離的惡性循環。《942》很特別的選用十年前家中的外籍看護,來跟十年後的女主角來互相比較,讓觀眾更能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或許在十年後,原本沉默的旁觀者也可能會變成受害者。
第三部作品《路半》利用傳統宮廟與陣頭文化,呈現出一位少年在前往大城市發展或留在家鄉工作,不願放棄與死黨友情的掙扎取捨,反映現今台灣的城鄉差距與年輕人對未來的迷惘。濃厚的鄉土氣息,配上幾位角色彼此鬥嘴打氣的互動情形,雖然主角是我個人平常最看不順眼的8+9,但《路半》卻是全片五部裡最有人味的作品,某些橋段甚至還能隱約看到像是《大佛普拉斯》、《嘉年華》或《大象席地而坐》的影子,整體算是相當優秀。
第四部《蝦餃》可以說是最有創意的一部,利用廣告劇組的片場側拍畫面來呈現台灣正在發生且距離觀眾最近,有關家庭成員疏離與少子化的問題,尤其在這個年末時刻,看著每年越來越沒有氣氛的年節,《蝦餃》所選用的主題特別讓人有感。我非常喜歡片中利用空氣汙染來提升廣告拍攝難度的設計,副導演在外奔波,到人來人往的街道上詢問每個帶著黑色口罩的路人,卻依舊遍尋不著能作為拍攝對象的嬰兒,這種未來實在讓人非常擔憂。然而最諷刺的是,最後唯一解決方法竟然只剩兩個不小心懷孕的媽寶屁孩,對比努力要喚醒大眾對於家庭重視的蝦餃老闆,《蝦餃》用有趣的小故事來包裝台灣家庭意識逐漸消失的危機,是《十年台灣》中我最喜歡的作品。
最後一部作品《睏眠》則是偏向科幻類型的故事,透過未來研發出一種控制睡眠的儀器,人們將能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夢境,來藉此忘記現實的種種苦難。全片表現手法較為虛幻,個人並沒有那麼喜歡,不過作為《十年台灣》裡最不現實的作品,我想導演目的正是讓觀眾自行去解讀其中所隱藏的涵義,片中那些人躲進夢境來逃避現實的作法,不就正好如同有時我們選擇對問題視而不見的消極態度?光是往這方向思考,可以帶入的議題就多到無法估計。
整體而言,《十年台灣》五部作品各有不同的風格與面貌,環境方面有核廢料與空氣汙染,在社會上有城鄉差距與外籍移工相關議題,在家庭、個人方面也有家庭結構改變、老年少子化與人們對現實的逃避,題材可以說是相當多元全面,不過有一點可惜的是除了《睏眠》隱晦暗示之外,並沒有看到太多跟台灣國際情勢或跟政治「直接」相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