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小偷家族》人與人關愛是社會的基本動力


即便這個家庭的存在不被世人所接受,成員初始動機也大多建立在謊言之上,但觀眾依然能看到他們真情流露的愛與關懷。讓我不禁思考何謂「家庭」的組成條件,能夠被稱作一家人究竟是因為血緣關係,還是彼此間存在著能夠互相扶持的情感聯繫。

小偷家族》是一部日本劇情電影,由是枝裕和執導,在第71屆坎城影展獲得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故事講述居於東京高樓旁一棟破舊小平房的柴田一家五口,靠著父母兩人打零工與婆婆老人年金維生,生活並不富裕,因此平時常到各式商店偷竊來取得一些日常所需,然而在一次行竊後,父子兩人在附近發現一位餓肚子的小女孩,便將她帶回家中展開一家六口的生活。

熟悉導演是枝裕和的觀眾一定知道,《小偷家族》焦點並不會在「小偷」,而是在「家族」上,電影承襲是枝裕和一貫以平淡敘事,來講述一個極其深刻故事的風格。就我而言,《小偷家族》就好像是他過去所有作品的集大成之作,把《橫山家之味》、《海街日記》與《比海還深》的動人親情與家庭矛盾,《我的意外爸爸》非親生的親子關係,《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的遺棄兒童問題,還有《第三次殺人》的社會犯罪題材等元素全部融合,這部由眾多「犯罪者」組成「家庭」的《小偷家族》就因此而誕生。



小偷家族》依舊帶有死亡與海這些是枝裕和電影中常見的作者印記,導演利用適當的長鏡頭側寫與動人配樂,仔細描繪社會邊緣人相聚的生活點滴。電影從家庭出發,配合導演敏銳的社會觀察,透過角色「所見所做」把格局從家庭延伸到現今日本如獨居老人、離家少女、被虐兒童、失業問題,甚至是靠非法行為維生的諸多社會現象。但就算如此,全片依然單純用客觀角度描繪,不帶有過多的批判,雖然偷竊絕對是不對的,但電影中整個事件並沒有非黑即白的對錯,反而處在一個兩方相互矛盾的灰色地帶。

「商店裡的商品還沒賣出前,本來就不屬於任何人吧。」

打從一開始,從原本不想找麻煩把女孩由里送回的那場戲中,兩人聽見由里父母不顧她的安危反而開始推卸責任,便決定把由里帶回家裡撫養,就能看出這幾個平時幹些偷竊般小奸小惡成員互助、以及為其他人著想的溫情,但這一切也在由里加入後開始轉調,並且立下一個遲早要引爆的契機。只不過大家都沒想到這會來得之突然,上一秒觀眾情緒還被家人羈絆所牽動,下一秒話鋒一轉,故事進展就有如陣寒風襲來般刺骨,原本看似堅強的聯繫也在瞬間就分崩離析。



雖然電影直到後段警方介入才揭露真相,但觀眾從前半部一些枝微末節小事與成員間若即若離氣氛就能大致猜出這家人的關係,那場意外是這個小偷家族的結束,也是《小偷家族》電影邁入高潮的開端。片中警察局裡犀利地對成員們質問,導演很巧妙的在角色心中家庭溫暖與社會價值觀殘酷的檢視下交叉轉換,一來一往之間,雖然每則問題都不斷在揭開他們一直以來都深藏內心、不願承認的傷疤,每人還是不約而同地為了守護自己家人而保守著秘密。

「人無法選擇父母,但可以選擇親情,就像我選擇了你。」

警察審問爸爸治:「教小孩偷竊不會感到內疚嗎?」治只能自卑地回答:「因為那是自己唯一能教導孩子的東西。」但他不知道的是,或許自己離稱職父親還有段距離,不過無論是叫祥太學習接納妹妹由里,還是在海邊男孩的性教育時刻,他早已在無形中扮演著父親的角色,透過日常生活的瑣碎事件影響著孩子。就在此時,即便這個家庭的存在不被世人所接受,成員初始動機也大多建立在謊言之上,但觀眾依然能看到他們真情流露的愛與關懷。讓我不禁思考何謂「家庭」的組成條件,能夠被稱作一家人究竟是因為血緣關係,還是彼此間存在著能夠互相扶持的情感聯繫。



然而最諷刺的還是這些各懷鬼胎、因為錢互相利用,甚至在兒子祥太被捕可以連夜逃跑的「家人」,某種程度上居然陰錯陽差產生比原生家庭更深的羈絆。就因為有「小偷家族」,原本注定孤老終生的初枝有了能陪伴她的家人,叛逆離家的亞紀找到能夠抒發內心情感的顧客與重溫家人的關愛,而治與信代則獲得他們一直以來無法養育的兒女,更不用說在停車場被救的祥太與那短暫脫離家暴的由里,他們都在這個家庭得到他們過去急於追求的事物,如同母女倆手臂上相同的傷痕,這社會的不公促使這些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得以擁有他們從未感受過溫暖,正因為如此,家人彼此的羈絆才更有重量。

不過殘酷的是,是枝裕和最後還是告訴我們,《小偷家族》這種近乎理想狀態的快樂終究必須面對現實。當一個家已不再純粹,背後隱藏複雜的利益關係時,一個小波折就足以造成它瓦解。如同祥太因由里在雜貨店行竊失敗而被老闆叫住,並給予一句溫暖的「別再讓妹妹做這種事」之後,已經懂事的祥太便開始質疑這個家庭以竊盜維生的根本條件。最後雜貨店老闆離世與父親對由里被逮的無視成為壓倒祥太的那一根稻草,所以當由里再度到超市準備行竊時,祥太一方面不願由里背上偷竊的罪名,另一方面也是他對於良知的覺醒,祥太才在不得已之下選擇向社會靠攏,與這個陪伴自己成長的柴田家道別。



關於這點,我們也能在媽媽信代身上,看到她在路上被攤販稱呼為「媽媽」的喜悅,與被逮捕後之後內心的瞬間轉變。起初面對警方語帶保留的她,在被詢問關於孩子對自己的稱謂時,還是跌入父母究竟該是「生者」或「養者」的絕望深淵,開始懷疑這個理想家庭的可行性,或許打從一開始把孩子從原生家庭救出就是個錯誤?一個人是否能夠私自決定另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到最後她告訴祥太他父母車牌與車輛被竊地點,是她為人母能給祥太的最後溫柔,也是她為自己過錯提供贖罪的機會。

然而這大概是《小偷家族》,或者是我們當今社會中最無解的矛盾。片尾最後一幕停在由里回家後得不到應得的關愛,獨自玩著彈珠、仍舊哼著在小偷家族學到的兒歌,望向遠方的雙眼帶有對柴田家的思念,還有對溫暖家庭強烈的嚮往。那祥太又何嘗不是如此,說到底,祥太就是個已經長大懂事的由里,雖然知道知道這一切都是個錯誤,但又無法否認自己與家人的情感聯繫。他在公車上回頭望著在外追趕的治,說出那直到最後都無法當面說出口的無聲「爸爸」,抑或是海灘上奶奶初枝因家人陪伴而感到幸福的無聲「謝謝」,都一再驗證一個家庭真心為彼此著想的重要。「小偷家族」至此確實已經達標,不過可惜的是,他們夢想的幸福就如同當年隅田川的夏季煙火般,只聞其聲,卻不見其絢麗的繽紛色彩。



整體而言,《小偷家族》無庸置疑是導演是枝裕和的巔峰之作,它雖然只是個看似平淡無奇的小故事,卻意外真摯的觸動我心,處處讓人回味無窮,利用這些被遺棄者一同生活重新定義了「家庭」,乃至於整個「社會」現象,電影並沒有把所有事講明,反而給觀眾更多的探索空間,無奈同時也帶有溫情,並從中引發我們對自身的反思。而且不光是敘事、攝影,演員部分也展現高水準演技,尤其是安藤櫻在警局的那段長鏡頭真是令人震撼,坎城金棕櫚實至名歸。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64】 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