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日常對話》─ 私人絮語下的溫柔印記


在《我和我的T媽媽》裡,透過李念修的剪輯下,是從一個對媽媽陌生的角度開始出發。不過來到長片版《日常對話》,在林婉玉剪接下,似乎就打破了短片的「我」的主體性,而回歸到「對話」。核心的轉換,將兩人間的密話,延伸為家族的整體性。

甫於今年榮獲柏林泰迪熊獎紀錄片的《日常對話》,繼去年帶著短片版《我和我的T媽媽》,成為各大台灣影展的常客後,也入圍第53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日常對話》雖實為「日常」,也實為「私影像」的紀錄,但從中卻帶著導演黃惠偵私人情感的寄託,她不懼接受鏡頭下的凝視,反而勇於與媽媽提起過往,進而轉為自我反思的辯證詰問。同身為導演的她,不再只是鏡頭背後的人,而是願意走進鏡頭內,溫柔地剝開潛藏在傷痕下的心結。

「這麼多年了,我們卻都不認識彼此。」

在說起長片《日常對話》前,勢必要回溯它的短片版《我和我的T媽媽》。讓人驚嘆的是,同樣素材下卻能剪出不同意涵和敘事手法。即使利用相同問句開頭,進行關於「我是誰」的哲學思辨,但在《我和我的T媽媽》裡,透過李念修的剪輯下,反是從一個對媽媽陌生的角度開始出發。

與《日常對話》極為不同的是,《我和我的T媽媽》所產生的個人主體性較為確切,也就是「我」字的核心延伸,以「女兒」黃惠偵的作者角度去認識「母親」的家庭謎樣/同志生活。至此你很少在短片中發現導演出現於鏡頭內,她多數為影像背後「凝視」的人,也就是女兒觀看母親的視角。而影片做為敘述的主軸,則以母親職業「牽亡人」的牽亡程序,進行「招魂」、「超渡」、「入土」三個步驟,從喚起母親的同性情感、揭開母女對於父親的情結,直至將瘡疤解開,讓你我重新開始認識彼此。《我和我的T媽媽》相反像是女兒給予母親的一封情書,透過女兒中心立場的闡述,探究母親的過往,也連結自身難以跨過的心崁,隨之結合成一場牽亡儀式。


如對比起《我和我的T媽媽》,此片或許更像是近年華語反省式紀錄片的趨勢,不論從李念修的《河北臺北》、吳文光的《調查父親》到廖克發的《不即不離》,作為對上輩親人的謎樣,至此挖掘出一個未知的時空背景,回過頭串連起對自身所帶來的影響。當然,上述幾部也都是從「我」的主體性出發,因為有一個「疑惑」的破口,它可以是戰爭的打壓、故鄉的思念、或是缺乏愛意的思緒,而匯聚成一部帶有自我情感的論文式「私」電影。

不過來到長片版《日常對話》,在林婉玉剪接下,似乎就打破了短片的「我」的主體性,而回歸到「對話」。所謂「對話」的涵義,如拿取該場餐桌之戲,它就能讓母女不再是《我和我的T媽媽》的主與客問答,而換做是平等間的對話家常。儼然媽媽也不再只是一個論文式的指向對象,而是將女兒與媽媽都化為需要被解惑的對等角色。

所以與《我和我的T媽媽》對壘下,黃惠偵於《日常對話》的角色不再是個「觀察者」,反倒成了「中介者」。私人思緒與疑惑雖然仍在,但更多的是她走入了鏡頭,帶著女兒與母親並肩而行,更連接起一份教育及家庭的傳承。不單僅是自我性的尋找答案,相反她把這段私人絮語,化作回歸家庭的溫柔印記。我們更多從《日常對話》聽到的是黃惠偵對於自身記憶的闡述,在實地走訪探視和日常生活的推進下,也更多是她對於「母親」這角色的理解,不論是「T媽媽」到「女兒」,或是自己身為母親後,該如何撫育下一代,甚至讓女兒理解外婆的同志身分。從《我和我的T媽媽》到《日常對話》,所延展的不只是影片的長度、核心的轉換,反是將兩人間的密話,延伸為家族的整體性。

日常對話》之所以「難」,絕對是相對於「日常」的難,如何脫口心中塵封的陰影,又如何在鏡頭下赤裸地佈公,雖名為「日常」,但也就是因為「日常」,更無法想像下一句所帶來的衝擊。如母親所言「我知道你不愛我」的先聲奪人,抑或當女兒拋出童年的創傷過往,它不再像是《沉默一瞬》一種加害者與被害者間陌生人的攻防之戰,《日常對話》所面臨是餐桌兩端更直接的「互相」傷害,欲想化解多年的瘡疤,卻又害怕聽到真實的答案,最終不會有一方得意的倖存者,而是讓彼此思索親緣間的對等關係,凝視著對方,形而成另一種和解與救贖。


至此《日常對話》其實更像是香妲艾克曼紀錄自己母親的《非家庭電影》,以日常生活對話碎片,組織成一段對自己、對家庭的雙向絮語。同樣都是家庭男性的缺席,《非家庭電影》則透過母女間餐桌上的閒話家常,從自身趣聞聊到過去經歷,進而直面到二戰歷史,談起家庭從波蘭到比利時的過往,猶太人與納粹間的仇視。相互呼應的是,香妲艾克曼也因家庭因素在童年中斷了學業。

如《日常對話》是個和解的圓滿,《非家庭電影》則是充滿了時間的遺憾,影片縮短時間的漫長性,雖一次次探視母親,卻隨著影片結束、母親逝去後才意識到「家」的解散。因工作繁忙而疏於和母親聊起更多的自己,也許是生活,也許是那些尚未化解的心結。它們雖都赤裸地探視家庭的角落、挖掘出彼此的心傷,但也進而從影像上的拼湊上,重新解構個人過往的堆壘,再次組織一個家庭的全貌。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讓我們重新來過吧!」

從《我和我的T媽媽》到《日常對話》,不僅讓觀者見識剪接的魔力,從個人本位延伸至家庭的全觀。儼然它已不再是一部私影像,而是一部具有宏觀的紀錄片可以反映個人,可以對應舊時代的轉變,甚至更可擺至面臨到相同情況的家庭中。

日常對話》最難的或許不是「拍」這件事,而是如何「說」出口,它雖聽/看似殘忍,卻無疑是一次賭下自我的勇氣之舉。

作者:Pony 【PONY WORLD】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02】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