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情人》:佔有的慾望
年輕時候看《英倫情人》,覺得它是愛情電影,關於強大的愛意如何讓我們背叛他人的信任甚而背叛自己的心;等到長了點年紀後再看《英倫情人》才發現,它真正想講的是佔有。年輕時候沒太多感覺的作品,卻可能越陳越香,《英倫情人》之於我即是如此。
「她死是因為我,因為我愛她,因為我取了一個錯誤的名字。」
20年前看過《英倫情人》,當時沒有非常喜歡,只覺得故事情節發展快速,怎麼男女主角一下子就戀愛就吃醋就悲劇來臨云云,而且片中有些奇怪突梯設計,明明是深情哀傷時刻卻忽然變得荒謬好笑,例如艾莫西(Almásy)和凱薩琳(Katharine)決定結束兩人關係,艾莫西說:「我對妳尚未到朝思暮想地步。」,凱薩琳說:「你會的,你以後就會。」,講完話她轉身離去,卻「碰」的一聲撞上後方鐵欄杆,醞釀多時的哀傷情緒瞬間消失無蹤.....;年輕時候看這場戲只覺得好笑,20年後再看卻是佩服,這場戲是意外或刻意操作的結果?若是意外,那麼這場意外來的時機恰當,打破虛假屏幕(戲劇),意外在銀幕上目睹真實生活情境;若是刻意設計,我對Anthony Minghella導演的佩服又要多上幾分,它不但讓觀眾看見凱薩琳的心慌(對於分手抉擇的心神不寧),也讓觀眾明白在錯誤的時間發生意料外的錯誤,小則輕笑帶過,重則傷痕累累;《英倫情人》片中多的是這類意外,例如凱薩琳與艾莫西的相遇與相戀,帶來激情也帶來毀滅、凱薩琳丈夫想要給妻子一個驚喜,卻發現妻子紅杏出牆的事實、艾莫西想要拯救深受重傷的凱薩琳,卻因為具有異國情調的「名字」而被英國軍人誤以為是德軍加以扣押、或是拆除地雷的阿兵哥們在大街上慶祝戰爭結束,卻被敵軍暗藏的地雷炸死......。(補充:朋友說凱薩琳撞到鐵欄杆一幕是原著小說中的情節,導演非常忠實地呈現出來)
(底下會提到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妳最快樂的日子是什麼時候?」艾莫西。
「現在。」凱薩琳。
「妳最不快樂的日子是什麼時候?」艾莫西。
「現在。」凱薩琳。
《英倫情人》電影開場未久,艾莫西駕駛的飛機被擊落,他全身燒傷面目全非,軍醫院的軍官詢問他的身分,他說他記不得自己的名字與身分,他是德國人或英國人很重要嗎?艾莫西在飛機墜毀前負責地圖繪製與探勘工作,他的工作理當幫助人們更了解生活土地的樣貌,但在戰爭時期,地圖反成權勢者屠殺侵佔他國領土的重要工具;身份、國籍、地圖,有形界線影響著人們的交往與世界局勢的發展,人類天性中的佔有慾望帶來了巨大毀滅,一如權勢者發動戰爭只為擁有更多土地更多財富更多權力,一如艾莫西戀上凱薩琳,他對凱薩琳說:「我喜歡妳脖子中間凹陷下去的那一塊位置,那是屬於我的領地。」,艾莫西因為愛而想要侵佔凱薩琳的身體的人的所有一切,那是他的貪婪,沒有想過自己的行為對凱薩琳或凱薩琳丈夫傑弗瑞的影響,艾莫西和凱薩琳和傑弗瑞的三角關係最後以悲劇收場,該是誰的錯?艾莫西的錯?凱薩琳的錯?傑弗瑞的錯?或是三者皆是?傑弗瑞是受害者,但他不也選擇用同歸於盡的方式想要一次摧毀掉自己與凱薩琳與艾莫西的生命?
「妳最討厭什麼?」艾莫西。
「謊言。那麼你最討厭什麼?」凱薩琳。
「佔有,被人佔領。」艾莫西。
年輕時候看《英倫情人》,覺得它是愛情電影,關於強大的愛意如何讓我們背叛他人的信任甚而背叛自己的心,討厭說謊的人活在謊言中,厭惡被佔有的人,想盡辦法佔有一切;等到長了點年紀後再看《英倫情人》才發現,它真正想講的是佔有,不只是對愛情的佔有,也是對權力的佔有、它真正想講的是人們爭奪愛情/土地的狹隘的心,會帶來怎樣的悲劇下場、它真正想講的是生活裡充斥各式身分與界線,關於我是男人你是女人我是情夫你是丈夫我是同性戀你是異性戀我是德國人你是英國人等不同標籤,這些標籤方便我們區分彼此卻也造成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紛爭,帶來無法挽回的悲劇。
《英倫情人》有一場戲敘述艾莫西和他的同事駕吉普車離開沙漠,同事跟一名非洲男孩互動親暱,艾莫西臉上閃現異樣眼光,同事見著笑著對他說:「你如何跟他們解釋這同性之愛?」,艾莫西回答:「我不知道......」,如果同性之愛不受排擠,何須解釋?《英倫情人》是20年前的作品,但影片透過艾莫西與凱薩琳的不倫之戀、艾莫西同事與男孩的同性之愛(3年後 Anthony Minghella 導演拍出《天才雷普利》,同樣是愛與恨與恐懼與身分轉換的經典之作)、漢娜與印度軍官的跨國之戀等等,講述瘋狂愛上一個人是如此自然之事,而無可自拔地憎恨著一個人,也是如此自然之事,所以我們要選擇愛與包容或是恨與毀滅來面對世界?我想,Anthony Minghella 導演透過Willem Dafoe飾演的間諜大衛卡拉瓦喬的「抉擇」,表明(或許)了他對美好世界該有模樣的想望吧。
「妳幹嘛恨我?」艾莫西。
「傻瓜,我一直深愛著你。」凱薩琳。
年輕時候喜歡的作品可能老來覺得不夠細緻,年輕時候沒太多感覺的作品,卻可能越陳越香,《英倫情人》之於我即是如此(預約20年後再看一次,不知道想法會不會又有改變),兩個半小時長度,不覺得有任何一刻鐘多餘,不覺得劇中有任何一個角色寫的粗糙與浮面,能在大銀幕重溫本片實在幸福,沙漠與女體與洞穴裡的古老壁畫的影像構圖極為優美、Gabriel Yared的配樂聽了20年依然動聽、飾演艾莫西的Ralph Fiennes、飾演凱薩琳的Kristin Scott Thomas、飾演漢娜的Juliette Binoche等,對手戲都有擦出令人信服的火花(我完全忘記Colin Firth居然有演這片耶);忍不住要想,如果《英倫情人》是今年奧斯卡的入圍作品,那麼《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大概會無緣拿下最佳影片吧。
相關文章
- 藍祖蔚專欄《英倫情人》:音樂的書寫 (2017/03/09)
- 藍祖蔚專欄《英倫情人》:生死的書寫 (2017/02/13)
- 藍祖蔚專欄《英倫情人》:優雅的書寫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