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生活能讓我們活下去,都是每個人自己活出來的:《我是布萊克》


看肯洛區的電影,就像是用顯微鏡看那些電視新聞中只給三分鐘篇幅的人生。制度就是一種刻意忽略單一性的產物,它不是為了人而生,而是為了把人弄成不像人。社會是以個人為單位而建立,就算制度是以多數人出發也不該等同視那些少數人不存在。

「如果沒有人聽我說話,為什麼我要聽別人的話。」-《我是布萊克》(I, Daniel Blake)

看完電影都過兩週了,想起這部肯洛區的《我是布萊克》還是會有點激動。我看過肯洛區的電影不算多,但始終喜愛的《尋找艾瑞克》一直都能鼓勵著我。我喜歡肯洛區不會為了劇情所需過度美化或醜化現狀,但他總是習慣放大小人物與小人物間的連結與情感。看肯洛區的電影,就像是用顯微鏡看那些電視新聞中只給三分鐘篇幅的人生,我們可以透過電影的長度來理解,並且達到感同身受的默化。


這世界是沒有人可以真正理解別人的,如果不是自己有過類似遭遇,靠自己幻想的設身處地,永遠都達不到真相的千分之一。或許因為如此,肯洛區始終著眼在社會基層的弱勢與勞工階層,他幾乎只說他們的故事。而如果你剛好也像我一樣看過《尋找艾瑞克》《天使威士忌》與《我是布萊克》的話,那你應該可以懂得在這些電影中他給足了每個主角該有的尊嚴,就算說著他們不太理想的人生,也沒有為了渲染劇情剝奪了他們身上其他無形的東西。

這大概就是為何,看肯洛區的電影我們不太會「同情」那些角色,甚至能從中感受到這些角色的「富足」之處,只是這次《我是布萊克肯洛區過往著重的情感回歸到一個人的尊嚴,並且讓我們看見制度的荒謬之處。


先來說說《我是布萊克》的劇情。主角布萊克是個木匠,因為被醫生診斷出有心臟問題得先暫停工作在家休養,然而卻在英國制度下的政府補助程序上遇到了與醫院判定不吻合的狀況,制度無法為單一個人修正;而不懂電腦的布萊克只能終日奔波;另外同樣因制度導致無家可歸的單親媽媽凱蒂更因為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困頓幾乎無法活下去。然而在這些荒謬的制度下,究竟該著眼群體還是單一呢?

我很喜歡《我是布萊克》在電影開場與中段用了黑畫面與淡出的手法,電影片名開宗明義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叫布萊克的人發生的故事,也於是在你得知最後結局在往前回想你才會明白這部電影的溫柔之處。電影捨棄了更富節奏感的轉場方式,以紀念式常用的淡出淡入進行,不只讓我們始終感覺到主角的存在,同時也看出這份尊嚴並不會隨著生命消失而沒有重量。


每個人都有尊嚴,就算現實如何卑微都不會抹滅它的存在。在《我是布萊克》中,更將這樣的尊嚴放進了互相體諒或互助的劇情上。片中的布萊克是個樂於助人的老好人,但電影並沒有把布萊克搞成正義使者或滿腔熱血,說穿了他做的不過只是在他的環境下本來就會做的事。朋友會互相幫忙,一起看足球一起瞎搞是生活裡的娛樂;當他到了政府機關看了那些根本就沒必要的衝突,自然會想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他想出面幫忙調解,卻被視為帶頭鬧事,結果通通被請了出去。機構中有人想幫助不懂電腦的布萊克,卻換來主管的責難。

制度就是一種刻意忽略單一性的產物,它不是為了人而生,而是為了把人弄成不像人。


我是布萊克》在政府的程序與制度上作了很多的諷刺。但後來我問了待過英國的朋友後他說電影的劇情的確符合英國現況,甚至說比起來台灣的制度還更人性些。但撇開國別來看,我覺得電影放大的是單一,也就是我們很喜歡說的個案,制度總會把出狀況的那樁說那只是個案,問題是誰不是個案呢?一套制度是不可能符合所有人,少數服從多數的道理大家也懂,但是如果制度本身就沒有完整考慮到人民的實際狀況,只建立在利益之上忽略弱勢,那種進步就會成為一種殘酷的淘汰,變成另一套國定殺戮日,目的就是要用制度殲滅弱勢。

我是布萊克》始終強調單一,電影以布萊克作為片名出發可以看出刻意對比整體的目的。社會是以個人為單位而建立,就算制度是以多數人出發也不該等同視那些少數人不存在。片中布萊克始終拿不到政府救濟,甚至還為了假裝有在找工作賠上了信用。最後忍無可忍下用塗鴉在政府機構外牆噴上了自己的名字,寫下希望能在死前得到身為人民應有的權利,獲得了路過圍觀的民眾與街友的大聲歡呼!


我很喜歡肯洛區每次在電影中安排的反擊(像是《尋找艾瑞克》的面具也是令我哭笑不得),總會以小人物團結的方式,在肯洛區的電影中,這些反擊都不會像是其他電影的那種復仇,他永遠都只是一種伸張,一種要讓世界知道還有我們這樣的人存在的聲音。畢竟小人物哪還敢奢望勝利,但我們還是想鼓舞其他與自己有一樣處境的人,想讓其他人知道你不孤單。在布萊克最潦倒的時候,被幫助過的小女孩跑去他家,布萊克的尊嚴不容許他求助。小女孩說,「你之前不是幫助過我,那為什麼我不能幫你呢?」

最簡單的道理有時候我們也會忘記,那些總是習慣關心照顧別人的人,也許也有自己的難題。布萊克最在意的自尊差點讓他拒人於外,還好這世界還有與自尊同等質量的東西叫善良,能讓人放下武裝。


我是布萊克》電影中深刻描述弱勢處境,而本來用來保障人民的律法竟成了破壞生活最大的困境。電影的諷刺與對比都讓人心有戚戚焉,不過在這部電影中最被感受到的是肯洛區的溫柔,他給足了一個人該有的尊嚴,讓這些身處弱勢的人也能被看見他們富足的東西。當布萊克放著過世妻子錄的廣播節目,當他說著他們辛苦卻互相扶持的點滴。那些生活的濤天巨浪在布萊克回憶的片段裡顯得舉無輕重,彷彿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擊倒,沒有東西能被奪走。

看似洶湧的海面,如果你看進去了你會知道,海的最深處其實是不見底的平靜,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而當我們害怕了,我們只能選擇伸出手,祈禱也能握住另一隻因害怕而伸出的手。


其實生活能讓我們活下去,都是每個人自己活出來的。幸運的話會剛好有一陣風,推我們一把。很喜歡《我是布萊克》裡的一句台詞說,「想乘風破浪,其實只需要後面剛好有一陣風就好。」願我們都能成為身邊朋友剛好的一陣風,也希望那陣風在需要時也會為你我而來。

也希望自己可以永遠像肯洛區的作品一樣,有顆如此溫柔的心。
願你也是。

作者:艾莫西 【書寫記憶3.07】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85】 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