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索爾之子》拉比在哪裡?


多數鏡頭都採用淺焦鏡頭,除了主角與主角視線主體外的背景是模糊的,而不是用哪種類似舞台劇的視角,能清楚看見一幕又一幕的電影場景。表現手法是多數觀眾共同能感受到的,至於這樣的表現手法是為了什麼,每個人的解讀可能就會有差異了。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鏡頭手法
打從片頭就是一段緊貼著主角索爾身邊的鏡頭,隨著他四處走動,幾乎貫穿整片採用這樣的拍攝角度。
電影大概是想呈現出「主角視角」的感受,讓觀眾更貼近身處在電影中集中營裡頭的感覺。


多數鏡頭都採用淺焦鏡頭,除了主角與主角視線主體外的背景是模糊的,而不是用哪種類似舞台劇的視角,能清楚看見一幕又一幕的電影場景。表現手法是多數觀眾共同能感受到的,至於這樣的表現手法是為了什麼,每個人的解讀可能就會有差異了。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游泳那一段,要想像攝影師一路這樣跟著男主角移動,著實不容易呀。

多數畫面都是這種淺焦鏡頭,呈現出來的壓迫感也非常重。

電影題材
電影以集中營為故事背景,表現出納粹德軍當時處置猶太人(多數看起來是猶太人,胸口衣服有六芒星)的殘忍手段。騙這些人說要幫他們洗澡準備吃飯,實則把脫光衣服的眾人趕進密室後施放毒氣。門關起來後震耳的哀號、 騷動,對照起實行這些動作「工作隊」成員的處之泰然(就真的當成是工作在做,沒有任何一些悲憫)。更加殘酷的人,工作隊有人理解到,處理完這些對象後,他們就會是下一批被處決的對象(他們都是罪犯或俘虜)。且毒氣室是行程滿滿的,平均每12分鐘就要處理掉一批對象,這些大概都是導演想呈現的。只是對於納粹德國暴行的呈現,近年來的作品已經越來越看不出是要提醒世人記得人類曾經犯過的錯,抑或是消費這題材了。

拉比在哪裡?
電影看到一半我就決定文章副標要借用羅百吉的歌名取為「拉比在哪裡?」,而稍微在內心中笑了一下。電影讓我覺得有壓迫的感覺是還好,但對於主角執著於找到拉比為小男孩安葬,相當令我感到煩躁。一來是為何他如此執著,就像其他人說的,索爾寧肯犧牲活人也要為死者舉行安葬。二來是電影對於這件事沒有給出解決我疑惑的解答,一部電影做出了一個奇怪的設定,我會希望是有其目的的。

觀賞到一半時憶起片名(不管是中文或英文),很早就有猜到那小男孩是索爾的孩子,但中途電影又增添懸念,周遭的隊友不斷告訴索爾「你根本沒有孩子」。(讓人想起PTT鄉民哏:醒醒吧!你根本沒有女朋友)這懸念並沒有在電影結束前獲得解答,事後也沒有「我要思考出答案」的念頭。

故事的發展過於巧合也是我不太喜歡的點,索爾在集中營中走動比當兵時還自由,際遇也過於巧妙,打探到哪裡有拉比幾乎都能成行,也每次都能化險為夷。最後出現的小男孩也讓人覺得「這也太巧了吧!」。
我對這部電影比較無感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它說不定會是您喜歡的電影類型。

作者:Mr.闕小豪 【Mr.闕小豪】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23】 20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