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噢!柏林男孩》年輕的憂鬱和迷惘


青春總是詩,《噢!柏林男孩》勾勒了一個由黑白光影融合爵士樂的世界,浪漫化年輕、孤獨的身影。透過滑稽的情節,描繪人物面對現實社會的小小失落與哀愁,彷彿伍迪艾倫式幽默重現於柏林。

青春總是詩,《噢!柏林男孩》勾勒了一個由黑白光影融合爵士樂的世界,浪漫化年輕、孤獨的身影。透過滑稽的情節,描繪人物面對現實社會的小小失落與哀愁,彷彿伍迪艾倫式幽默重現於柏林。

只是想好好喝杯咖啡,但整座城市都不是我的咖啡館。《噢!柏林男孩》訴說著這樣的故事:年輕人的迷惘和孤獨,以及在庸碌城市裡迷失的自我。男主角尼可習慣逃離於每段關係,渴望著一種隨時能喝杯咖啡,借火點根菸抽的簡單生活,但他總是在不對的時機喝咖啡,或者你可以這樣問:喝杯咖啡也要挑時機?是的,彷彿嘲弄他不合時宜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尼可每每受阻的欲望,像提款卡被機器吃掉、錢不夠買咖啡、想買咖啡時已賣光了...,都反映著現實社會的高度資本化:任何事都經過精密的計算,又像片中心理醫生對酒精濃度的判斷標準、女服務生對咖啡豆和餐點組合的精細推薦。

一種明確的理想也被推崇著,譬如尼可的父親,他不能理解兒子輟學兩年只為了「思考」。對他來說,成功是某種職業與身分的代表,而尼可原來被期許成為一名律師。但這座看似發達、理想的城市也潛藏著孤獨的靈魂,譬如尼可的鄰居,破碎的夫妻關係讓他鎮日躲在地下室的狹小空間,喝著悶酒看棒球賽,尼可反倒成為他傾訴的對象,兩個男人都有著不同的寂寞…

一天生活的紀錄也讓人想起《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片中描繪男子安德斯從勒戒所離開的日子,訴說他對於未來的迷惘和憂愁。有趣的是,兩部電影的男主角都從陌生的床醒來,身邊躺著他們不愛的女人,安德斯只能對著話筒留話給他想念的女孩,尼可則逃離他也許愛慕的女孩。兩個人都不懂得愛,卻都渴望被愛與理解。相較於《噢!柏林男孩》的黑與白,《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是冷冽的藍,有些晦暗,讓人感覺到城市的疏離,而安德斯的孤獨也彷彿城市裡年輕人的投影,迷幻的毒癮和狂歡的派對是生活的解藥。

而一天的紀錄,其實也是人生的縮影,安德斯和尼可之於柏林和奧斯陸的格格不入,讓他們成為城市的旁觀者,默默看著生活於其中的人們,觀眾也透過他們的視角,進入城市的人生百態。一天裡,安德斯和老朋友碰面、面試新工作、參加舊女友的生日派對、和陌生女子狂歡;尼可和心理醫生面談、搬新家、和老朋友吃飯、向父親尋求金錢支援、看愛慕他的女友的戲劇表演,過程也許都是細碎的瑣事,卻道出人生可能面臨的選擇:在人事已非,迎接新生活的當下,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安德斯從每段關係裡,看見自己無法被滿足的欲望,最終他回到好久不見的家中,手上拿著古柯鹼,走入房間、拉上窗簾,也許,毒癮是他最終的解藥。尼可從一段關係逃到另一段關係裡,透露他害怕與人建立起親密的情感,對於現實社會感到失望與失落。但最終,他遇見一個孩子般的老男人,在酒後向他傾吐一生對國家、城市變遷的感嘆和無奈,故事讓尼可聽得入迷,也讓尼可不再選擇從一段關係中逃離,也許,他開始學會承擔…

作者:Clair

本期焦點-【v.412】 20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