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一九四二》重拾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悲痛和溫情交織的《一九四二》,以內斂含蓄的表現手法呈現災難下小人物的心情,溫暖而觸動人心,更讓你我重拾一段被遺忘的歷史,一個必須面對的真相。雖然電影呈現的真相是有立場的,不過真相取決於觀者自己的選擇,透過這部叩問歷史的作品,讓人們重新省視過去。

億萬票房名導馮小剛繼《集結號》與《唐山大地震》後,再次將著名歷史事件搬上大銀幕。《一九四二》由陳國富監製、作家劉震雲操刀劇本改編自己著作【溫故一九四二】,集結中國大腕級演員包括張國立、徐帆、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馮遠征等人,堪稱華語影史最強悍的演員陣容。還有奧斯卡影帝安卓亞布洛迪、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姆羅賓斯助陣演出,歷經18年醞釀、9個月籌備、5個月艱難拍攝,重現中國一四九二年河南大旱,千萬人民逃亡的歷史,締造史詩鉅片新格局。電影成為今年北京電影節「天壇獎」最大贏家,獲最佳電影和最佳視覺效果獎。



一九四二》的時代背景設定在太平洋戰爭進入第二年,國民黨對日抗戰處於不相上下的僵持狀態,世界和全國的焦點皆放在戰爭上面。當時河南正爆發前所未有的旱災和蝗蟲災,千百萬的民眾離鄉背井,為了生存舉家遷移,最終釀成300萬河南人死於饑餓。故事以張國立飾演的老東家範殿元,和陳道民飾演的蔣中正為兩個主線,道出當下所面臨的戰火延燒及嚴重飢荒的問題。兩者在戲中雖然沒有交集,其領導的群體卻交互影響。蔣中正的決策關係著河南災民的命運;以範殿元和他引領的兩個家庭為代表的民心,則攸關蔣中正政治路的成敗。



導演馮小剛其實在1993年經由王朔的推薦下,閱讀劉震雲的【溫故一九四二】後非常震驚,便萌生將小說影像化的強烈欲望。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屠殺上百萬的猶太人,是眾所皆知的史實,但是在同時期中國河南發生的慘烈旱災,三百萬的同胞餓死卻鮮少人知曉,就連中國人也不太清楚,這是他拍攝《一九四二》的初衷。期間因故擱淺拍攝時程,如今18年過去拍攝成電影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馮小剛希望大家看了之後,除了感動外還可以深思民族性的問題。



在拍攝之前劇組花了二、三個月的時間探勘,沿著當時災民逃荒的所有路線走一遍。為了呈現出災民的真實心理與生理狀態,劇組被要求力行減肥運動,主要演員演員張國立、馮遠征、徐帆、張默等人皆強制控制飲食,每場戲都是餓著肚子說台詞。另外,由於劇中主要角色都來自河南,為求真實劇組特地品請河南方言指導,教大家操一口標準的河南話。



悲痛和溫情交織的《一九四二》,以內斂含蓄的表現手法呈現災難下小人物的心情,溫暖而觸動人心,更讓你我重拾一段被遺忘的歷史,一個必須面對的真相。雖然電影呈現的真相是有立場的,不過真相取決於觀者自己的選擇,透過這部叩問歷史的作品,讓人們重新省視過去。

作者:Thom

本期焦點-【v.0392】 2013/04/25

開眼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