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北市電影節完全攻略(一)更多元更獨立的華語創作風貌
2013新北市電影節以「自由之窗」作為核心,除了持續引介多元文化、少數族群、現實議題及藝術生活,更由於在原先「性別自由」專題之外,精心規劃了台灣影展觀眾較為陌生的「獨立的風─波羅的海三小國專題」,加上「跨越國境」及「世界正在改變」等全新策劃作為對應。
2013新北市電影節將於5月3日起至5月19日在板橋大遠百威秀影城及府中15同時舉行。去年以「世界之花」為主題,展現對於多元性的關注,今年則以「自由之窗」作為核心,除了持續引介多元文化、少數族群、現實議題及藝術生活,更由於在原先「性別自由」專題之外,精心規劃了台灣影展觀眾較為陌生的「獨立的風─波羅的海三小國專題」,加上「跨越國境」及「世界正在改變」等全新策劃作為對應,令「自由」兩字從單純的突破傳統束縛、顛覆既定認知等字面上意義往外擴散,不只是性別的,也不拘泥於政治的,更是心靈的、詩意的、全方位發展且多重層次的。
去年的新北市電影節,不僅關注全球華人影像創作,也不忘凸顯亞洲主體意識及全球化影響下的時代現象;今年的新北市電影節,則是站在上述層次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以去年引介了非常多華人獨立製作這個方向為例,今年的華語片數量比重雖是下降,然則關注範圍卻是更形多元寬廣,例如由身兼聲音藝術家、演奏者、畫家、多媒體藝術家等多重身份的武權所執導,在鹿特丹影展獲獎的《感情動物》,對於台灣觀眾來說絕對是罕見的奇作。武權大膽以風格化的黑白光影、沉默又嘈雜的聲音設計、搭配新穎不流俗的敘事結構,訴說一個圍繞著家族內部矛盾紛爭而展開、關於生命與最後尊嚴的傳奇故事,既巧妙呼應了Italo Calvino所言「故事的最終意義都只有兩個走向:生命的延續、與死亡的不可避免」,更有意無意暗示了今日中國社會的權力結構和繁雜的人際網絡關係。種種原先看似刻意、窺奇、過於操弄的符號和視覺象徵,都被故事最後那強大的情感力量淹沒,為當代中國獨立電影開啟一番新的風貌。
此外,華人紀錄片在本屆新北市電影節也未缺席。我們原先相中攝影師出身,以長達九小時的紀錄片《鐵西區》聞名於世,在充滿爭議的文學改編劇情片《夾邊溝》之後,再以這部長達兩小時半的《三姊妹》重返紀錄片領域,在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首映並獲獎,隨後又在南特三洲影展掄元的中國獨立影人王兵。不過《三姊妹》太熱門已經被國內另一個大型影展「預定」了,片商向我們推薦與《三姊妹》有著相同題材、相同記錄對象,卻改以另一種角度、另一種結構,延伸討論同一議題的姊妹作《孤獨》,最後,幾經討論,我們自行將它改名為《高山上的三姊妹》(靈感來自《高山上的世界盃》),期望透過這個較親民的中文片名吸引多一點的知音。
《高山上的三姊妹》記錄的對象是三位雲南山區留守兒童,她們的母親行蹤不明,父親外出作工,王兵的每一顆鏡頭,看似平靜,卻又銳利得彷彿能侵入靈魂般,直視雲南大山深處的貧窮無望,我們已無法分辨,究竟那是一種悲憫,抑或是,為求美學上成就而正在進行的一種剝削。對於王兵來說,數位時代的來臨,令他拍片不再受其它因素約束,他得以更毫無顧忌地依隨自己的感覺,使用長鏡頭講自己想講的故事。而紀錄片之於王兵,始終是最好的創作體現。必須要強調的是,那些如十八世紀英國風景畫家John Constable畫作的外景畫面,以及光影細緻呈現宛如林布蘭油畫的室內景畫面,所傳達獨特且震撼的逼人詩意,唯有在黑暗戲院的大銀幕上,才能真切傳達。
另外,動畫短片《蝴蝶》借用水墨特性幽默調侃男女性徵,《獵人與骷髏怪》則以罕見的藏族傳統唐卡繪畫藝術重新演繹了古老的民間傳說,期望在展現傳統文化的美麗之餘,順帶呼籲保存和永續發展的緊迫性。紀錄短片《礦工》不免令人想起初出茅廬時期的賈樟柯曾經何等質樸無畏地揭露你我所不知道的中國最真實的面向;紀錄長片《暖冬》則是超越了特定事件的單純記錄,從政經脈絡、創作自由、民主人權、英雄崇拜等不同角度切入,在激進還是保守、妥協隱忍抑或揭竿起義之間反覆辯證,理性省思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無止無休的立場對峙,同樣各有可觀之處。
從略帶實驗的跨界劇情創作,到關注城鄉差距、都更議題、環境公害的紀錄作品,再加上民俗風味的動畫作品,連同極不尋常的後設愛情故事《不能愛》、影評人難得執導筒的《幻想香港》(令人想起同是香港知名影評人的黃國兆執導的《酒徒》去年也來了新北市電影節)、透視香港外籍移工現況的《美好生活》三部來自香港的作品,對應榮膺本屆開幕片殊榮的本土摔角紀錄片《正面迎擊》、以台灣觀眾較為陌生的「戲劇還原」手法重訪百年前霧峰歲月的《阿罩霧風雲》、以及《CLEANER》、《墜落邊緣》、《瘋顛狂書道館》三部以勞工為主題的劇情、紀錄短片,當然更不能忘了囊括台灣和馬來西亞超過20位影像創作者的18部短片集結而成的《反核短片集》,本屆新北市電影節企圖帶領觀眾朋友往前邁進,親近當前華語獨立創作的真正現實。
作者:R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