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小說影像化 The Story is Yours


一如佛教諸相非相,PI說:「The story is yours」。故事自有其生命,改編後,就是新生的故事了;觀影人、讀者心中,對故事,也自有其解讀。

看完電影,不難理解李安為會選擇回台灣拍;因為台灣四面環海,在這個充滿海洋的故事裡,回他熟悉的台灣拍,理所當然。

於是,初次看《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後簡稱《少年PI》),最感動的是那熟悉的、美麗的台灣天空,到過世界各地旅遊,會發現,不同的緯度、不同海拔、不同空氣,印染出來的天空各有不同風情,而電影《少年PI》那天晴、天陰、黃昏、晨曦,無疑的,全是我們熟悉的台灣。其次還有我們木柵動物園裡的美麗動物,還有台灣黑熊的特寫;海生館裡的海洋生物(特別是可愛的小白鯨)、蘭嶼的飛魚、花蓮外海的海豚;墾丁海岸、茶園、墾丁白榕園;甚至浮島的人形,似乎也呼應著我們的觀音山。完美的虛實影像,交織出充滿東方美瑰麗的奇幻之旅。



身為台灣人,我們很「計較」在台灣拍的有多少?導演說90%,也就是除了加拿大蒙特婁和印度朋迪榭里,其他全部都在台灣拍攝。不難想見導演透過這部電影,投注多少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感情,無怪乎,當他看到金馬影展神祕場880位影迷時,心中的感動,教他一時支吾說不出話,而他的情緒也立即感染所有搶到票的影迷,掌聲,在電影放映前即渲開了。

讀過小說後,比較過電影與小說的異同,不得不佩服他對小說的解構能力。原著裡花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篇幅,述說PI的宗教觀,如何從一個印度教,進入天主教,並為回教感動,作者揚馬特爾生動活潑又幽默的說故事方式,教人禁不住邊看邊笑,完全可以理解為何作者把故事背景設定在南印度,似乎也只是這樣充滿異國風情的國度,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稍感可惜的是,原著中那幕,神父、伊姆瑪和印度師尊同時到PI家動物園出現,發現PI同時是印度教、天主教與伊斯蘭教的忠實信徒,一場宗教間的辯證與紛爭,因PI引發,而且是那麼的真實,那麼的人性,卻也在父母護子的愛護下暫時解救了PI。



不過冷靜想想,這段劇情處理起來,不免過於冗長且宗教化。電影中,去除原著中血腥的赤裸殺戮,擴大原著宗教觀點(讀過原著,觀看第二次時,確認電影中的佛教觀點是刻意加入),把焦點放在奇幻漂流上,並將原著分化的三個部分──作者訪談、日本海員訪談和PI自述,合為一體,架構更為流暢的影像故事,構築瑰麗的3D影像。

繼《少年PI》之後,另一部改編自大衛米切爾的同名小說,從一開始就吸引影壇注目的焦點《雲圖》,為何?背景從1850年跨越到後末日時期,橫越600年、6個看似毫無關聯卻又緊密聯繫的故事構成。原著以日記、書信、小說、Q&A不同結構,架構這個同時呈現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故事。光是消化原著故事的龐大架構,就已經是浩大工程,再解構成像,還得呈現荒蕪末日景象、科技未來、摩登的現代以及十九世紀的風情,影像上的挑戰度之高,必須耗資1億2千萬美元、由三位大導演通力合作,《駭客任務》《V怪客》華卓斯基姐弟及《蘿拉快跑》、《香水》的導演湯姆提克威爾共同擔任製片、編劇及導演。



原本以為如此龐大的作品,會拍成三部曲之類,但《雲圖》還是維持在兩個半小時的長度,完成這樣不可能的任務。重新解構的影像架構,挑戰著影迷的接受度,但在三位導演營造下的影像美麗視覺,卻早已透過預告片,攫獲我們的目光。而我們將在明年二月見識《雲圖》非凡的魅力。

對創作者而言,從原著作品中,找到熱情與生命力,重新轉化成自己的作品,添入多少自己的想法,忠於多少原著,連導演大師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改編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的恐怖小說《鬼店》(The Shining) ,都忍不住「動」手腳了,搞得作者跳腳,但依然不影響這部不論小說或電影在文學以及影壇上的影響力。若論改編的困難度,《雲圖》絕對是《少年PI》數倍,但李安導演化繁為簡的功力,肯定受到影迷更廣泛的支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片尾PI問劇中作者,兩個不同版本的故事,同樣飽受苦難,同樣不知海難的真相,「你喜歡哪一個?」一如佛教諸相非相,PI說:「The story is yours.」而不著於相,凝聚了全片內蘊的震撼度。接受媒體訪問時,導演李安說:「我講出來的故事已經是你的了,我永遠都拍不出觀眾或 讀者腦筋裡想像的電影,所以不管怎麼拍還是要給大家留三分。」故事自有其生命,改編後,就是新生的故事了;觀影人、讀者心中,對故事,也自有其解讀。

作者:蘇士尹

本期焦點-【v.371】 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