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的史詩故事-《翻滾吧,台灣電影》作者小野專訪
《翻滾吧,台灣電影》書中都是超熱血的電影人物,每個人的奮鬥歷程都可以拍成一部電影,靠自己一雙手打出自己的天空,展現出台灣人奮鬥打拼精神,小野從他們的電影代表作深入暢談他們投身電影的心路歷程,以及面對未來的計劃挑戰。


小野本身就是台灣新電影浪潮的推手,1981-1989在中央電影公司擔任編審,負責構思新片企劃,那是台灣電影輝煌時期,他企劃的《光陰的故事》和《小畢的故事》叫好又叫座,捧紅了─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等年輕導演,還有曾引起國民黨關注的敏感題材《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等台灣重要的「新電影」作品。此外,小野本身也是極為優秀的編劇作家,有30多部電影劇本,《恐怖份子》、《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海水正藍》《刀瘟》都是其代表作,屢獲金馬獎和亞太影展最佳編劇。
這本書是小野在主持香港陽光衛視「文化在野」節目時,訪問侯孝賢、魏德聖、李烈、林育賢、吳念真、楊力洲、葉天倫、九把刀等發光發熱的電影人精采的對談集結而成,小野說「這本書本身可以連結成一個故事,進行訪談後,發現1989年張作驥跟過侯孝賢的《悲情城市》,魏德聖當過楊德昌的《麻將》副導演,1989年到2011這些電影人都互有關聯,生命彼此有交集」。

2008年《海角七號》宛如辛亥革命開了第一槍,台灣人在長期集體壓抑抑鬱的情緒中找到宣洩出口,小野說,《海角七號》成功是無法預測的,有些事你知道終究會來,但是何時會來則無法預測。小野是在台北電影節評審時看到《海角七號》花幾百萬做一場碼頭動畫,他當下就哭了,不是因為感動落淚,而是「覺得這個人(魏德聖)瘋了,是神經病,花了這麼多錢做這一場戲,根本無法回收,電影圈又多了一個背負巨債的人,他是想到魏德聖悲慘的未來而落淚」。但是長期低迷的國片市場卻因為這部片「大爆發」;票房一舉衝上5.8億元。小野說,這在他們以前中影時代是不可能發生的,每部片成本多少,票房可回收多少,都要算得清清楚楚,如果拍攝的新片老闆認為將來不能回收,就要停拍,魏德聖自己就是老闆,寧可借錢也不喊停,在國片最多一千萬票房的時候,他就發瘋花了五千萬去拍《海角七號》,竟然被他殺出一條路來。

而小野側寫電影人包括張作驥、鈕承澤、楊德昌、明驥、侯孝賢、吳念真等人,透過他清澈而鮮活筆調,完整勾勒出人物豐富的面貌,尤其中影前總經理明驥那篇,明老總找「宵夜」小野、「屋捻針」吳念真到中影上班的過程令人噴飯。書中也收錄作者多張珍貴老照片,大家可以看看侯孝賢、吳念真、楊德昌、小野以前青澀的模樣,吳念真在書中就有不同時期三種造型出現,以現在眼光來看,相當古錐。
作者:小J
本期焦點-【v.0314】 2011/10/13
其他新鮮事兒

淺談3D恐怖片 (10/13)

《狂浪少年搖滾夢》混亂時代的小確幸 (10/13)

跨越半世紀的感動,寶島歌王洪一峰 (10/13)

大河戀:依舊在我心中 (10/13)

《先生你哪位》安娜費莉絲最有人情味的演出 (10/13)

《鋼鐵擂台》牛仔新世界 (10/13)

辛亥革命:政治與藝術 (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