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與生命和解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從父母輩那裡繼承來的惶恐、無知、不安與脆弱,使自己困守於原生家庭的封閉疆界中,只能靠著心靈的臆想出逃。
阿妹與阿男這對兄妹自小在綠島長大,他們的父母經營著破破爛爛的小麵攤,日子過得清苦,可是在這樣貧瘠的生活裡,母親(由 李心潔飾演)仍透過每日訴說的童話故事將夜裡的生活點綴著有聲有色。在荒漠般的環境裡,母親因著母愛而有著豐富悅美的心靈盛宴。
一日,因為父親與母親對教育這雙子女的意見不同,而起了巨大的爭執,最後,母親偷偷帶著女兒阿妹逃離了綠島。
這段童年經歷成為阿妹與阿男的生命陰影。留下來的阿男始終覺得母親只愛妹妹,不愛自己,被遺棄、不被疼愛的受創感一直讓他處在自我封閉的狀況下,所以即使他成年後做著導遊的工作,每日與人接觸,但心門卻是閉鎖著,久了,大概連自己也找不到那個解鎖的鑰匙了……
阿妹跟著母親瓢洋過海到了不熟悉的土地,也不快樂,她懷念著哥哥與父親,她覺得自己原該快樂的童年被母親硬生生拉扯斷了,尤其母親在台灣島上還是辛苦經營著小麵攤,認識了一個新的叔叔,又懷上了孩子,讓生活變得更加艱鉅,這些也讓阿妹無法相信愛情與人性,她可能更不相信的是自己,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幸福……
成年後的阿妹交了個男友,男友拼命練習著拳擊,想參加比賽證明自己,阿妹與男友的關係時有拉扯,對幸福與愛情關係患得患失的阿妹時不時用那根脆弱騷動的神經去「打擾」男友的生活,讓兩人關係緊繃,即使深愛著對方,仍然無法真的交心。
尤其男友自己的父親也在小時候就因為船難而離世了,而今,男友還面臨了更大的危機,他可能失明,再也無法拳擊生涯……
就在這樣的命運維谷間,生命中積蓄的山洪暴發了,他們是否能夠逃離生命的苦難,再次煥然重生呢?
本片是張艾嘉導演睽違五年後的新作,也是繼「20、30、40」後再次回台灣執導的電影,本片與我熟知的張導的以往風格迥異,對我個人而言,是張導這麼多導演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部,所以特別介紹一下。(還有,本片編劇蔭山征彥是「海角七號」裡動人旁白的配音,也演出過「賽德克巴萊」,在本片中也有客串露臉喔,是個才華洋溢的藝文工作者。)
本片的題材不算新穎,但透過編導藝術思維的加工,讓我覺得是一部很值得好好沉思的電影,尤其她談論的主題更與現代人的生活、生命息息相關,那種心靈幽閉、無路可出、重複輪迴的情狀每天都在這個社會上演,甚至在每個人心中無限迴圈地輪轉,無休無止。
先來談談台灣這個小島吧!四面環海,資源雖算豐富,但卻有限(當然,地球上任何地方資源都有限),土地資源更是拮据,有人說住在小島上的人有所謂的「半島性格」,但其實很難用三言兩語去斷定何謂「半島性格」,可是如果將台灣與鄰近的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比較,可能大家可以對所謂的半島性格會有點朦朧的概念。尤其香港人的社會文化特徵更是鮮明。
我自己觀察的半島性格有:習慣只關心自己週邊的事,所以台灣國際新聞一向乏人問津,而且最喜歡報導的國際新聞不是趣聞就是災難;然後台灣人更熱愛各種各樣的「台灣之光」,只要一丁點在國際上的名聲,媒體就大肆(甚至可以形容是放肆的程度)報導,深怕被世界遺忘(當然,這跟台灣在政治上處於第三世界的劣勢不無關係)。長此以往,也就容易寸光鼠目了。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台灣的異性戀男生很不喜歡自由行!反倒是我認識的死gay跟女生們非常勇於自己背個包包就出去旅遊,即使人生地不熟也不怕,但男生若要出國,泰半都選擇跟團,我不知道這是否跟半島上住久了,沒有安全感,或大男人主義(不願意問路,不喜歡迷路,怕讓自己處於無知、不安全的窘態)有關。
以上是我個人對半島個性的淺見,因為生於半島,我也常常自我檢視,提醒自己別被這個島框限住了!
但除了我們生存於小島上,其實,一如蘇偉貞的文學名著「沉默之島」比喻的,每個人也都是一座孤島,一座等待被人光臨、了解、守護的孤島。這個概念也貫穿在《念念》中,母親這座囿困於綠島的孤島,靠著心靈的臆想海洋而出逃,那隻永遠在探險的美人魚正是自身心靈的化身。
而阿妹、阿妹男友跟阿男每個人也都是一座孤島,困守於自己原生家庭帶來的封閉疆界中,所以阿妹的畫永遠是重複畫著一個一個沒有出路的圓圈(雖然很多地方認為圓圈是一種圓滿無缺的圖騰,但這裡更像是封閉無出口的心靈迷宮);阿妹男友則習慣什麼事都自己扛,不肯說也不肯找出口,判了自己心靈無期徒刑;阿男也是如此,過著孤僻的生活,沒有任何實質的人際交流。
而這幾個年輕人從父母輩那裡繼承的遺產就是惶恐、無知、不安與脆弱。(有像現在台灣的年輕人嘛?好像不太像,至少表象上不是如此,內心也許挖的更深一點會看到這些受困的心靈的嘶嚎吧!?)如今,他們也成長成為要為人父為人母的年紀,那他們將傳給下一代的又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如斯殘酷,殘酷到編導不忍直視、深掘,只能塞給我們一個新生命,就倉皇逃離現場,又豈知真正的生命困境怎會是一個新生兒可以解決的呢?人生有如此方便簡單那該有多好呀!
是的,我並不喜歡她的結局,因為所有的大和解來的太過簡單,而真實人生往往並非如此的,那些繼承的遺產,如果我們不一一檢視篩選,終將成為某種心靈負債,一代又一代無知地傳遞下去呀。
但是我喜歡片中阿男在夢中見到母親的段落,我想家中有手足的人大概都問過類似的問題:「我不是你最愛的子女,對嘛?」而這樣的認知要如何去跟自己的生命和解呢?我們又如何帶著這種殘缺的認知繼續生命呢?如果我們不曾跟自己的生命中那些坑窪和解的話……
我更喜歡片中那條神龍見尾不見首的美人魚,她總是稍縱即逝,彷彿有又似無,一如我們意識深處的一抹幽靈,時而出沒騷動我們一絲記憶深處的耽美過往,如此朦朧卻又如此真實地存在呀!
作者:電影工作者 Rady
【Rady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