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出席的告別式》:看完這部電影,怎麼能不鼓掌呢?
整部片的色調偏灰暗、偏藍,或許是因為呼應告別式這樣的主題,連音樂都是簡單而不過度複雜的旋律,但是搭配著這樣的故事,卻格外讓人感受到情緒上的渲染與堆疊。
每次看到這種電影,真的都覺得難怪金馬國際影展跟金馬奇幻影展會是每個影迷每年引頸期盼的事情,就算每年總是會被IBON30秒流量管制的無限循環搞得有些躁鬱,還是願意心甘情願的來搶票。這真的是一部很淡、很恬靜的片子,但是它並不會讓人覺得悶,不會讓觀眾有悶到快要睡著的感覺,92分鐘的片長,看似持續給觀眾丟出訊息,卻在觀眾可以負荷的範圍──甚至,在接受訊息的同時,我覺得看電影的當下腦袋是同步進行吸收及運轉的。
是的,光是預告片就能感受到它的細膩,它的力道。它會讓人不知不覺去想一些事情。
《無人出席的告別式》從片名就看得出來這大概會是一部相當催淚的電影,光是片名就帶給觀眾一種憂傷感,對比台灣許多辦的稍嫌奢靡及鋪張的喪禮來說,告別式竟「無人出席」,是多麼的孤單跟寂寞。雖然開宗明義在簡介上就說了「喪禮是辦給生者看的,而非死者」,但是誰不希望自己是離開這世界的那一刻,有人陪伴著呢?
整部片的色調偏灰暗、偏藍,或許是因為呼應告別式這樣的主題,連音樂都是簡單而不過度複雜的旋律,但是搭配著這樣的故事,卻格外讓人感受到情緒上的渲染與堆疊。很多道具及小設計,都讓人心有戚戚焉,或許因為它的恬淡,所以觀眾自然去注意很多小細節,也因為重複的元素高,因此很多「梗」都能夠以不說破的方式帶給觀眾一絲的輕鬆與會心一笑。最明顯的點,就是一成不變的「早餐」吧。
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變相公路電影的風格,而這次非常特別的是「尋親」之旅,而尋的、甚至不是自己的親。看到梅約翰會細心的觀察,為每一個死去的人選擇他們最適合的告別式,不管是音樂、土葬或者是火葬,等等,配合對方的喜好跟宗教信仰,我覺得真的是件非常偉大的事情,雖然這是他的「工作」,而且這份工作其實若非是這部電影的渲染,我們大概也會跟那些長官一樣,覺得這是一個無意義的單位跟工作,可是我們看到梅約翰真的很投入、很認真的完成它。這部片對我來說最動容的地方,會是梅約翰的無私付出。
無時無刻,看似淡淡的電影,卻狠狠的將其情緒衝擊著觀眾,它不見得會是一部讓人會痛哭流涕的電影,但是我真的覺得它有將情緒成功帶給螢幕前的觀眾。不在最後的結局,而是從頭到尾的鋪陳,一切、的一切,都讓人忍不住感到惆悵。
生是什麼?死又是什麼?告別式的意義又是什麼?
整部片幾乎可以說是艾迪馬森一個演員撐了全場,評價是他成功轉型之作,不過對於他之前的作品我比較沒有印象,也沒有辦法做出評論。但是我覺得,搭配這整部電影靜謐而略帶壓抑的風格,卻在其中因為梅約翰這個角色而讓整部片帶出了一種屬於導演的溫柔,他內斂、他沉穩,他的寂寞感染了觀眾,他的認真態度也帶給觀眾無盡的動容。不知道大家對於結局會不會覺得太容易猜測,我自己是雖然不意外,但是卻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方式,也沒想到這個片名,是呼應了主角本身。
看到最後他找的所有人都來到了告別式,相較之下的悲涼,一回眸、一對照,真的都讓人有無與倫比的悲傷襲來。但是導演最後還是給他一個,我覺得對梅約翰來說,最美好的結局──那一幕,至fade out,都讓我坐在位子上久久不能自己。
看完這部電影,怎麼能不鼓掌呢?
作者:Han
【Dear 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