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共犯》誰撿到這本日記,我愛你


最打動我的部分是片中無所不在的「寂寞感」…然而擁有知心朋友,是個看似渺小卻很壯盛的願望。不禁想起Mac Davis的經典歌曲「Whoever find this I love you」,傾訴著人的寂寞與無常的生命起落。



「只要大家都相信,那就是真的。」

一個女孩跳樓自殺,第一時間發現屍體的三名男學生,雖然互不相識,仍決定攜手調查女孩自殺真相......。

張榮吉導演的《共犯》藉多個不同角色,探討多樣社會議題。

自殺女孩,夏薇喬,家境優渥、長相甜美的她何以會選擇如此激烈手段結束生命?是否在學校遭受罷凌與排擠?又或者欠缺親友關懷而感到空虛與寂寞?

弱勢男孩,黃立淮,個頭矮小、性情陰沉,常遭同學欺侮,當他和另外兩個男孩同時間發現夏薇喬的屍體後,忽然間成了一個小團體成員,共享著你知我知的祕密;為找出夏薇喬自殺祕密,黃立淮花了許多心思「調查」,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夏薇喬是被害死的,我找到她夾在課本中的紙條,證明她生前遭到同學朱靜怡罷凌!」;另兩位同學質疑的說:「可是朱靜怡看起來不像是壞人啊!」,立淮信誓旦旦回應:「欺負人這件事,再平凡的人都做的出來。」

風雲人物,林永群,課業一流,學校人緣也不差,穩站人生勝利組;永群偶爾喜歡跟立淮等人打混摸魚,立淮問他:「你這個好學生怎會願意跟我們湊在一起?」;永群說:「因為跟你們在一起就不用想課業方面的事情。」



麻煩學生,葉一凱,發現屍體的消息傳回校園後,教官對一凱的首要反應不是誇獎他儘速報警處理,而是:「好事沒你的份,怎麼壞事都有你?」;課業成績不佳又常蹺課的他,被師長同學視為壞孩子,做好事沒人信,出大事都會被第一時間懷疑;是不是成績差的孩子就是壞小孩?是不是成績好的孩子就樣樣好?

單看上面幾個主要角色的背景設定,明白《共犯》有意探討社群團體無所不在的罷凌事件,包括師長對自殺問題的漠視、人們對好孩子壞孩子的過度簡化歸類可能造成的傷害、群眾對是非黑白做出迅速判斷的偏頗言論等;也可針對立淮台詞:「沒人明白她(夏薇喬)為何要自殺,就表示沒人真正瞭解她」,檢視現代人際關係(學校與家庭)的疏離問題、或者透過三個男孩與一個自殺女孩的「特殊情誼」,來看「感情需求」這件事;《共犯》擁有豐富的戲劇元素可供編導發展出一部「好看又有意思的電影」,可惜影片前半場拍的煞有其事,後半場故事收的略顯急促而不夠縝密紮實,導致片末的和解或真相大白,都有點搔不著癢處的遺憾。
一如我「明白」夏薇喬對母親無法常常陪伴身邊或她沒有知心好友可以談心一事很感失落,但我「無法」經由影片感受到她的「心痛」,《共犯》終究欠了場足夠說服我「薇喬的自殺情有可原」的段落,使得年輕生命驟逝未能在我心中激起太多惋惜漣漪。



共犯》最打動我的部分是片中無所不在的「寂寞感」。
一如立淮用激烈手段以贏取友誼、永群只有跟立淮和一凱共處才感到放鬆、一凱寧願被誤會也不出賣朋友等等,都可看見這群孩子耗盡力氣(甚至生命),只求被接納與在乎。

然而擁有知心朋友,是個看似渺小卻很壯盛的願望。
我很喜歡夏薇喬刻意將日記留在圖書館藏書《異鄉人》位置上的設計,既是訴說她心境的孤立並與周遭人群格格不入,也彷彿是種無聲求救(潛意識?),希望有哪個陌生人可以讀到她的日記,讓她最私密最真實的心聲可以被閱讀可以被理解。
不禁想起Mac Davis的經典歌曲「Whoever find this I love you 誰撿到這張紙條,我愛你」,傾訴著人的寂寞與無常的生命起落。


「Whoever find this I love you 誰撿到這張紙條,我愛你」


歌曲連結:

On the quiet street in the city

城內一條寂靜的街道上

A little old man walked alone

一位老人慢慢獨行

Shuffing through the autumn afternoon

打發著秋天無聊的午后

And the autumn leaves reminded him
一地的落葉提醒他

Another summer's come and gone
又是一個夏天來了;又走了...

He had a long long midnight ahead waiting for June

在下一個六月來臨前,他還有無數孤獨的夜需要度過



Then among the leaves near an orphan's home
靠近孤兒院一堆落葉中

A piece of paper caught his eyes
老人發現了張小紙條

And he stood to pick it up with trembling hands
他用顫抖的雙手撿起了紙條

And as he read the childish writing
當他讀著紙上稚嫩的筆跡時

The old man began to cry
淚水不禁掉了下來

Cause the words burned inside him like a brand
因為那些話像火炬般地在他心中炙烈地燃燒



'Whoever finds this, I love you.
"誰撿到這張紙條,我愛你
Whoever finds this, I need you.
誰撿到這張紙條,我需要你

I even got no one to talk to
我甚至連個講講話的人都沒有

So, whoever finds this, I love you.
所以,無論誰撿到這張紙條,我愛你"



Well, the old man's eyes searched the orphan's home
於是,老人的雙眼搜索著孤兒院
And came to rest upon a child
最後,停在一個小女孩身上
With her nose pressed up against the window pane
小女孩的臉龐緊貼著玻璃

And the old man knew he'd found a friend at last
老人心裡想著:"我終於找到了一個朋友"
So he waved at her and smiled
於是 ,他含著笑向她招手
And they both knew they'd spend the winter
兩人都知道,他們將會在笑聲、雨聲中
Laughing at the rain,
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And they did spend the winter laughing at the rain,

果真,隔著矮牆,他們在笑聲、雨聲中

Talking through the fence,

度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

Exchanging little gifts they've made for each other.

他們彼此交換著親手做的小禮物

The old man would carve toys,

老人雕刻著玩具

And the little girl would draw pictures of beautiful ladies

小女孩則給他畫紙上的美女

and they laughed a lot

他們是如此的喜悅....

But then one day, on the first of June
直到有一天,恰巧就是六月的第一天

The little girl ran to the fence--the old man wasn't there

小女孩一如往常的跑向牆邊 老人卻沒有出現

And, somehow she know he was never coming back,

剎那間她似乎知道,老人不會再回來了

So she went back to her little room,

於是她黯然地回到她的小房間

took a crayon, and wrote:

拿起蠟筆,又開始寫著:



'Whoever finds this, I love you
" 誰撿到這張紙條,我愛你

Whoever finds this, I need you.

誰撿到這張紙條,我需要你

I even got no one to talk to

我;連個講講話的人都沒有

So, whoever finds this, I love you.
所以,無論誰撿到這張紙條,我愛你"


歌詞翻譯出處




共犯》的攝影、美術、剪接、音效設計等都很突出,張榮吉導演拍出一部與《逆光飛翔》截然不同風情的作品,儘管感動度不及《逆光飛翔》,但誠意與用心度還是相當足夠;影片找來一票新人演員合作,男的帥女的美,青春燦爛,可惜演出經驗不足(飾演立淮的烏建和,演出氣場明顯壓過其他新人),口條與肢體稍嫌生澀在所難免。

然而《共犯》之於我最大的失誤在於片尾工作人員名單部分,影片結局回到夏薇喬自殺一刻,背景音樂悠揚動聽,直到銀幕畫面暗下;原以為這樣憂傷的情緒會持續蔓延直到影片完全結束,怎知播放幕後工作人員名單時,背景忽然換上一首情緒跳痛的快歌,瞬間打亂導演早前辛苦營造的哀傷氛圍;唉,我不懂導演怎會選擇一首快歌來結束這部沉重的作品,是希望給觀眾一點.......正面/正向精神?

作者:hatsocks 【香功堂-3618!!】

本期焦點-【v.454】 201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