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恐怖攻擊直播》一來一往的延宕、責任推卸


除了男主角的精湛演出是這部片的一大賣點,導演在僅有的小空間內如何運籌帷幄,導致本片的場面調度也是一大看頭。



以類型電影來說,韓國算是近年來竄起的新秀,不過試圖拍大型爆炸、恐怖攻擊等這種幾乎是好萊塢規模的電影,就我對韓國電影的有限認識中倒是第一次。話雖如此,本片的爆炸都是發生在「螢幕畫面」或者是「窗外」,基本上以一個很巧妙的方式避免過大規模的爆炸,有效降低部份成本。

至於到底拍的成不成功?也只能說見仁見智。因為本來就是透過螢幕看到,自然就少了許多臨場感──但是當原先就搖搖欲墜的跨海大橋真的倒塌的瞬間,由於在前面鋪陳了尹榮華的前妻也在橋上,增添了男主角心中的震驚,也同樣帶給觀眾有一定程度的震撼。

說到成本,很多人覺得這部片幾乎完全在電視台內的廣播室拍攝完畢,難免讓人覺得有偷工減料之嫌,但我其實覺得反過來想,卻是有效的將男主角尹榮華困在小小的廣播室內,因為剛開始的判斷失策,為了收視率而有點昧著良心不報警這回事,導至自己被迫獨自面對恐怖份子的挑釁,甚至還讓自己的生命有了威脅,被侷限住的空間,讓所有的恐懼跟不安似乎也都只能在廣播室內不停的來回反射並且碰撞。



無論在廣播室外有多少所謂警方、所謂電視台高層的人在給予協助,但真正面對的卻仍然只有自己,而且他甚至無法離開他最懷念的主播位,只得如坐針氈。
在自己汲汲營營追求來的位置上,卻坐的不安穩。

看過了《愛‧慕》以及《情慾維納斯》之後,對於在一個場景內完成一部劇情長片這件事情,有了不同的看法跟觀感,有了除了成本之外,從場景設定上產生新的意義。

尹榮華在廣播室桌上的飲料等,雖然沒有將商標面對鏡頭,但是男主角多次靠著這瓶茶來「保持冷靜」,雖然沒有台詞,多次的喝茶動作反而相當成功的置入性行銷,起碼有吸引到我的注意,只是難免會覺得太多次的重複動作有些太過明顯的置入,「讓自己冷靜」其實應該有很多種方式。



前後兩個差異甚大的造型,足以發現服化在這部份的巧思。廣播只聞聲、而電視新聞可見人,不僅僅是造型,就連演員在表演上也有相當明顯的差異,看得出男主角尹榮華的企圖心跟野心明顯不在廣播上。然而從後面的故事,鋪陳出他從主播台崗位上被降職的原因,更明顯知道對於尹榮華來說,這次的獨是一大返回主播台上的機會,當野心蒙蔽了良心,當把一切看的過度簡單,才讓後面的失控越發猛烈。

很喜歡一個劇情設計是,編導在後面鋪陳出尹榮華降職原因的戲碼時,巧妙的利用了片頭尹榮華自私的一面來加以反擊。不過對於男主角的過去,除了降職部分有這樣的處理外,明明在危難時感覺得出還有情愫的兩人卻是以離婚收場,沒有在提及前情的情況下,離婚這件事情有了懸念卻未得緣由,兩人透過LIVE直播的互相喊話,就變的僅具煽情作用,而對劇情沒有實質推展了。

除了男主角的精湛演出是這部片的一大賣點,導演在僅有的小空間內如何運籌帷幄,導致本片的場面調度也是一大看頭。



但對我來說這部片給我最大的震驚反倒是在廣播室「外面」的所謂高層、以及警察甚至於政府,當民眾陷於恐怖攻擊的危機時,警察署長的堅決不屈服態度,甚至以正義之名的挑釁,讓人對於警界危機處理能力有了很大的質疑,看過日劇《緊急審問室》總覺得警方應該會在與嫌犯對化的過程,應該也是一套學問才是;而媒體方為了收視甚至罔顧人命、政府為了「面子」而遲遲不願意正面回應,直到情勢失控才願意正視,一來一往的延宕、責任推卸、為了自己立場而不顧他人的自私,才是最後悲劇造成的主因。

卻又不免讓人反思,只是一句道歉,到底為什麼這麼難?
社會低層濃厚的相對剝奪感,加上面對事情的不公平對待,造就了這樁悲劇,某種程度上來說很有社會推理派的風格,令人不勝唏噓。

其實反倒是在故事中段,尹榮華必須兼顧與嫌犯對峙、與政府、警方、電視台高層在做直播新聞的過程中,才是全片令我最為震撼的地方──反倒結局,我是覺得有些「太過失控」了,但是這部片對於社會的控訴力道足夠,甚至於在控訴政府跟媒體的過程,也同時諷刺著觀眾。我們所追求的新聞是什麼?為了收視率而本末倒置的新聞,腥羶色,我們卻容易被此吸引,因為這樣而讓媒體的素質逐漸低落,要怪的人,難道不是自己嗎?

作者:Han 【Han】

本期焦點-【v.452】 201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