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殺戮日》一秒的善心,12小時的奪命追殺!
電影跟另ㄧ部電影「稻草狗」(Straw Dogs , 2011) ,同樣在探討著社會上因為人與人貧富、階級、言行之間的不公不義,所衍生而出的人群對抗。
你的靈魂潔淨了嗎?
謝謝你的犧牲,讓我們的國家更美好。
《國定殺戮日》是一部純虛構的驚悚電影,由伊森‧霍克(Ethan Hawke)與琳娜‧海蒂(Lena Headey)領銜主演,描述一家四口,因為一秒的善心,救了一個被追殺的遊民,全家卻因此被迫要面對外來的兇神惡煞入侵家園,12小時的漫漫長夜,他們要如何保護自己,度過最驚悚的一晚,看見明天的太陽。
電影跟另ㄧ部電影「稻草狗」(Straw Dogs , 2011) ,同樣在探討著社會上因為人與人貧富、階級、言行之間的不公不義,所衍生而出的人群對抗。
人與人之間的日常言行常是相互刺激,有人常有意無意炫富,有人常自認是上等人,當彼此不滿的情緒,累積到某一種程度時所爆發出來忿怒,往往將人群拉往了生死存亡的邊界掙扎時,人性與獸性的對抗與展現,讓人不寒而慄。。
「稻草狗」(Straw Dogs,2011),由羅德‧勞裡(Rod Lurie)改編執導,以「X戰警」、「魔法奇緣」(Enchanted)等影片聞名的詹姆士‧馬斯登(James Marsden)主演,電影翻拍自山姆‧佩金法1971年同名經典之作,當年由影帝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主演。
一名沉默的美國數學教授帶著他的英國妻子搬到英國郊外居住,在他們住的地方,有一個修屋的工人認為他好欺負,故意以計將他騙去打獵,然後趁機強暴了他的妻子。後來,他為了拯救一名車禍受傷的低能兒,竟被當地居民瘋狂圍攻其住宅。他在忍無可忍之下,不顧一切的展開血腥抵抗。
這是導演山姆·帕金帕最有名的暴力電影代表作之一,在全片壓軸的半小時充滿了令人震驚的火爆對戰,電影寓含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深義。
1971年版的「稻草狗」電影故事設定在英國,2011年版的「稻草狗」故事,則將故事場景搬到美國,講述了劇作家大衛‧薩姆納(David Sumner)和妻子從洛杉磯搬回到南方老家,以尋求安心寫作的環境,但他們一到那裡,婚姻就出現了問題,同時他們和當地人的舊日矛盾也重新爆發出來,最終導致暴力衝突。
兩部「稻草狗」均改編自喬治‧威廉姆斯(Gordon Williams)的小說「農場圍攻」(The Siege of Trencher’s Farm)。
而 2013.5已在美上映的電影「國定殺戮日 The Purge 」,則是描述一個發生在2022年3月21日晚上到隔天早上七點發生的故事。故事中我們目前所熟知的美國政府,已經遭到推翻,由新政權取而代之,新的美國,經過幾年社會動盪,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一,貧窮人口保持在五個百分點。
電影前半段從溫馨寧靜的家庭和樂,轉成陌生人進入的懸疑猜忌與人性善惡的拉扯;後半段成了血腥恐怖、緊張刺激的刀光槍影,上演了一齣好百姓大戰惡匪幫的戲碼,各式手槍齊現,子彈漫天飛舞,還有棍棒齊飛,斧頭尖刀乍現的大混戰,連薩汀家的街坊鄰居都給扯了進來!
只是殺紅了眼,原本劇情開始逃討論「國定殺戮日」對國家社會治安、經濟發展的正反面效益,階級平等,還有人性的善惡起伏變化的刻劃,都流於表面,只反覆繞著像廣播中「精神宣言」或「政令宣導」的教條,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國定殺戮日」的英文片名「The Purge 」,Purge 這個字原義有「清理、清除、潔淨」的含意,美國新政府為了避免監獄犯人人滿為患,一邊持續進行長期教化,另一邊卻定出了這樣一年12小時的「國定殺戮日」,任由社會不同階級的人們,藉此相互攻擊對戰,以這樣能讓長期隱忍下的人民,有效宣洩內心的怒氣,說是能因此有效降低社會整體犯罪率,但電影中看到的比較像是在宣揚白人至上的種族優越感,對有色人種的躂伐,因為電影中一開始被追殺的是黑人,最後黑人開槍殺死的是黃種人,不知道是不是導演刻意的安排?
電影拍片的靈感,來自於導演詹姆斯‧狄莫納哥(James DeMonaco)與妻子曾經面臨一個粗心的駕駛,差點奪走他和妻子性命的意外,上前理論卻沒得到應有的歉意,當時妻子的一具無心之語:『如果我們每年都可以自由殺掉一個人,不是很棒嗎?』
他的作品,擅於探討社會暴力的因果關係,電影描述美國新政府利用國定殺戮日,讓富人跟窮人階級互相殘殺,藉此探討社會階級對立下,政府機器與平民百姓,善惡之間的對壘與拉扯。
詹姆斯‧狄莫納哥(James DeMonaco)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我想鼓勵大家討論美國的暴力。我們可以從卡翠娜風災、政府的反應或應變不當,談到我們對待窮人的方式。」
由伊森‧霍克(Ethan Hawke)飾演的詹姆士‧薩汀(James Sandin),代表著社會中富裕炫耀自我的階級,當寧靜穩當的生活,面臨了社會底層與同為自認上等階級人群,暴風雨似的的交錯狂飆,當人性本善的價值,遭受無情的暴力摧毀時,或是「遠親不如近鄰」這樣的傳統觀念,在片中隨著劇情演變而被完全顛覆時,人們究竟該何去何從?
這一部單純虛構的電影預算並不高, 拍攝的時間也很短,在成本控制精準的情況下,拿下了全美首周票房冠軍,累積票房6千3百多萬美金,可說是創造了小成本電影的典範,電影兼具了娛樂性與思考度,已決定開拍續集電影。
但票房雖好口碑卻偏壞,IMDb上只有5.5 的評價,不知道這是不是最終開放式結尾的原因,一場豪宅生死鬥,子彈不長眼,兩個怪小孩,一家人的一時善心,電影劇情先懸疑慢後快血腥,到結尾繞了好幾個彎,才知道誰最後該生誰死 !
有些角色一早就向閻羅王報到,有些人歷經困境終能全身而退,只是活下來的人心理創傷,又要如何復原? 需時多久? 從此對是非善惡的認知標準又會如何? 這些在電影後段完全沒有提及,等同沒有呼應回在電影開頭時,導演與編劇透過所謂專家跟薩汀一家人對「國定殺戮日」背後人性善惡的爭辯等議題。
看過電影的觀眾,不管是處在社會哪一階層的人們,可能都要重新審視自己過往的言行與價值觀,包括對自己悉心培養拉拔長大的小孩,跟平日以為可以相互幫忙的鄰居。
當親愛的小孩被愛衝昏了頭,變成了小屁孩,讓身邊的男友自作主地採取了匪夷所思的行動,當孩子小小的善舉,卻帶來一發不可收拾的連串意外,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傷痛;當在緊要關頭伸出援手的街坊鄰居,原來背後隱藏著更令人震驚的陰謀與企圖時,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惡,似乎也成了難以蓋棺論定的絕對是非。
人們在高喊道德自律的背後,心中屬於動物的獸性一直都在,對於社會中長期累積下的不公平,一旦有機會發洩出,那種弱肉強食的動物掠奪本能,與產生的傷害力道十分驚人,導演在發想劇本,能從這樣的概念跟角度切入令人眼睛一亮,很吸引人的t創意,所以才能在票房上有這麼棒的收穫!
在電影開場,看得出導演有很大的社會觀察與關懷企圖,但到電影最後,卻給人一種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難以自圓其說的尷尬。電影丟出了好幾個e關於社會階級、貧富差距、善惡對立的人性議題,卻沒能在結尾說出導演真正的觀點,只留下如電影新聞所描述的「屍橫遍野,舉步維艱」的場景
有人說這是導演要讓觀眾自己去思考與找出答案,是一種開放式結局,開放式結局,在歐洲電影,特別是法國電影中常被使用,但很少在美國電影中看到,這當然也跟歐美文化形相近而意不同的文化發展背景有關。很多電影都愛用,但並非人人都能用得巧妙,但如果本片真如媒體報導,還有拍攝續集的打算,這樣的結局安排背後的企圖,就不言可喻了!
只是這部電影找來了「鬼入鏡」的傑森‧布朗(Jason Blum)當製片,而「鬼入鏡」一連拍了4集,從大家高度讚揚的第一集,到罵聲四起的第四集,同樣的概念一炒再炒,老猴玩不出新把戲,卻把觀眾當猴耍的後果,就是在 IMDb的評價也從6.4 掉到了4.4,聽說導演 Oren Peli 還不信邪的要在明年推出第五集,到時候就真的是看誰會中邪了! 希望「國定殺戮日」這麼好的創意概念點子,別在續集走岔了方向,那就十分可惜了!
電影的氛圍與節奏掌握得很好,從寧靜溫馨、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懸疑詭譎氛圍,再到多方大戰激烈廝殺,血流成河的混亂,到結尾相對無言的靜默,喜歡看懸疑恐怖片的朋友,還是值得前進戲院一探究竟!
作者:SJKen
【暗夜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