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桐島退社了》微不足道的青春小事
本片在檢視青春成長痕跡的同時,大膽的戳破那些人際關係最虛偽的面貌,卻也藉著部份情境,演出對成人世界的批判。從一個小小的校園看待一整個時代現象,讓這部電影隨處充滿企圖心,看起來平淡無奇,其實有著非常強悍的創作動機。
中學時代,曾經聽一個老師說過:「你們這個年紀在意的事情,等到過幾年再回過頭來看,就會覺得根本微不足道」。我想這位老師要表達的是「人生的路其實很寬,未來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在等著我們去探索」,但他也許忽略了青春的本質,本來就是從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所構成的!
當年我們覺得天要塌下來的事情,無論是朋友也好,愛情也好,對於前途的茫然也好,也許在大人眼中根本沒啥大不了,可是就因為這些事情勾勒出屬於青春的樣貌,多少年以後再回過頭來看,都會覺得點滴在心頭。日本電影《聽說桐島退社了》(The Kirishima Thing、桐島、部活やめるってよ),就是運用大量的「小事」拼貼出青春時代的煩惱心事。
朝井涼的原著小說改編而成的《聽說桐島退社了》,是一部清新、美好,卻也沉重的青春作品,故事從不同的角色之間各自展開,看起來很零散,卻互有關聯,並且從多段不同的敘事角度,盤根錯節的發展出整個故事線,描述高中校園的風雲人物桐島無預警的離開排球社,並且失去聯絡,圍繞在桐島身邊的人們開始產生焦慮,才發現原來他們的生活都是繞著這個叫作桐島的風雲人物在旋轉,一旦這個軸心突然消失,眾人突然變得無所適從!整部電影別具巧思的從高中校園裡面的「小團體」所引發的同儕認同危機,呈現青少年對於人際關係的焦慮。
本片在檢視青春成長痕跡的同時,大膽的戳破那些人際關係最虛偽的面貌,卻也藉著部份情境,演出對成人世界的批判,最明顯的是片中的電影社團只能按照老師規定來拍一些毫無創意的電影題材,他們異想天開的要拍殭屍電影,卻遭到老師阻止,這段劇情很明顯的反諷「大人」(從老師、校園制度,再到整個社會)對於青少年創意文化的打壓,也反映出保守主義者透過階級、制度等各種手段,對前衛創新者加以壓迫。從一個小小的校園看待一整個時代現象,讓這部電影隨處充滿企圖心,看起來平淡無奇,其實有著非常強悍的創作動機。
有趣的是,全片的中心人物「桐島」自始至終未曾現身,卻又彷彿無處不在,徹底牽動所有人的生活步調,而校園就像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看似單純平和,卻有一種無形的階級劃分。功課好的人形成一個小圈圈;會運動的人形成一個小團體,就連正妹型男也都物以類聚的匯集在一起,如同「人生勝利組」,只有具備相同層次的人才能夠進到這個圈圈裡面,去跟隨那些風雲人物的腳步,在校園裡面備受尊重和禮遇。相形之下,當然也有不受尊重的怪咖,比如說運動神經很差的人,或是擁有奇怪興趣的宅男,在學校裡面當然就是備受嘲笑的「人生失敗組」。
或許你很難想像,校園裡面對於「風雲人物」與「平凡人」之間,其實有一道無形的鴻溝,難以跨越,所以片中那個音樂社團的女孩即使暗戀風雲人物的男孩,卻不敢靠近他,只能假藉著練習樂器的名義,在他會出現的地方徘徊。男主角神木隆之介扮演的電影社團宅男,即使和橋本愛扮演的校園正妹互相欣賞,卻也只能在校外談話,無法在校園裡面走得太近。這種無形的階級壓力,從校園生根,再拓展到校園之外的社會,看似理所當然,其實是膚淺又虛偽的假象!
本片透過「桐島」這個讓眾人圍繞的中心人物無預警消失,讓週遭的生活陷入紊亂,來呈現這個非常空虛的階級秩序,讓所謂的「勝利組」脫掉風雲人物的光環,去檢視自己最不堪的那一面,反而是那些看似「失敗組」的人不願意隨波逐流,反而更能保有自我。而那一份「自省」和「自溺」其實都是平淡無奇的歷程,卻也永遠都是彌足珍貴的青春必經之路。長大以後,你終會明白那樣的「微不足道」有多可貴。
作者:馬來魔
【光影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