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大尾鱸鰻》通俗語言與市井文化


《大尾鱸鰻》將各種「國罵」、「台罵」、「三字經」、「五字訣」找到新的詮釋與定義,讓語言得到另一種再生的可能,這反而變成一種氣魄,至少也比那些惺惺作態的假文青誠實多了!

大尾鱸鰻》在農曆新年奇蹟似的橫掃票房紀錄,可說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農曆新年是長輩們會進戲院看電影的重要時刻,由豬哥亮領軍的《大尾鱸鰻》正好對了中南部長輩們的胃口,卻讓許多文青派影評非常感冒,網路上充斥對此片的負面評論,大都脫不開「低俗胡鬧」之類的評價,事實上,這部電影在文化上的意義,不是「低俗胡鬧」四個字就足以概括而論。

脫掉低俗外衣,《大尾鱸鰻》大量運用的通俗語言與市井文化,影響台灣娛樂生活長達數十年,並且還會繼續流傳下去,許多文青與知識份子選擇視而不見,或者稱之為「不入流」而對其充滿敵意,卻無法掩蓋這股力量,那是最貼近台灣底層生活的一種草根文化。所以要看懂這樣的電影,需要一定程度的背景或認知,否則不可能領略他的趣味!首先,你必須懂台語,否則連片名的意思都無法理解,更不可能理解片中所大量運用的台語雙關詞句,其次是你必須了解台灣長期以來的秀場文化與綜藝語言,因為本片當中的喜劇橋段與表演模式,全都是由此而來。

除了黃色笑話之外,部分觀眾對於《大尾鱸鰻》的髒話連篇覺得無法適應,卻忽視了本片對於台灣俗俚語言的精巧運用,這當中透露出一種我行我素的堅持,反映出首次當導演的演藝圈大姊頭邱?寬鮮明的個人特質,也讓《大尾鱸鰻》成為一部「作者型」電影,除了讓導演的靈魂放進電影當中,也讓男主角豬哥亮那套源自於秀場的綜藝短劇表演模式做出最妥善的發揮,女主角郭采潔則是顛覆玉女形象,在片中髒話滿口,卻反而萌味十足,加上許多橋段的設計源自於網路笑話,也讓這部電影不只討好長輩,也有屬於年輕族群的共鳴點。

這種綜藝式的表演,重點在於喜劇橋段的運用,所以一個黑道故事可以演到練功夫,還可以演到蒙面超人,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全部湊在一起,看起來亂七八糟,其實就是精髓所在,而在這樣的鬧劇橋段裡面,「語言」成為重心,所以本片的精彩笑點大部分都從對白而來,並且將髒話以及黃色笑話的雙關語運用到極致!例如片名《大尾鱸鰻》唸成台語就是「大尾流氓」;國語「冰的啦」變成台語「翻桌啦」,一隻白色的老雞也可以變成台語髒話「老雞白」,這種來自於語言的笑點,無法翻譯,也無法移植到其他環境,完全是屬於台灣的在地趣味,也只有了解台灣草根文化才有辦法心領神會。

當然,在台灣有一部分的價值觀相當排斥中下階層的庶民文化,所以粗話滿口的《大尾鱸鰻》當然會被這些「高尚」的評論者點名批判,但所謂的髒話,早就在日常生活中成為「語助詞」或「問候語」,反而變成人情味,而未必不堪入耳。甚至有人說:要學會一個地方的語言,先學髒話就對了!因為髒話反而是最貼近當地生活的一種詞彙,可是當代的知識分子大都只會叫小孩不要說髒話,卻不肯理解髒話背後的文化意義,那才是對文化的一種漠視!相形之下,本片將各種「國罵」、「台罵」、「三字經」、「五字訣」找到新的詮釋與定義,讓語言得到另一種再生的可能,這反而變成一種氣魄,至少也比那些惺惺作態的假文青誠實多了!

作者:馬來魔 【光影隨想】

本期焦點-【v.384】 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