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妮娜》經典小說、舞台劇、巨星元素,一次滿足!
《安娜‧卡列妮娜》並沒什麼提到真實劇場的劇情,但那些俄國權貴每天的社交、生活,都像是在演戲,所以編劇湯姆乾脆就讓這些角色全數都穿梭在劇場裡頭,揮灑劇場元素無所不用其極,讓電影更為有趣好看的功力、簡直是出神入化了,而這也是電影最令人歎為觀止的部分。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在1877年所完成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在當時是驚世之作,主人翁安娜因為一場邂逅而走向悖德外遇的人生路,過程曖昧優雅而煽情,而故事的結果是縱慾、折磨、具毀滅性的。自從1948年由費雯麗演出安娜這個角色之外,過了五十年,蘇菲瑪索再次在《春殘夢斷》飾演安娜。後又過了十五年,換綺拉奈特莉上陣演出安娜。
湯姆史都帕是知名的劇作家,他的電影劇本裡面只要有劇場的戲、都是好看到不行。雖然《安娜‧卡列妮娜》並沒什麼提到真實劇場的劇情,但那些俄國權貴每天的社交、生活,都像是在演戲,所以湯姆乾脆就讓這些角色全數都穿梭在劇場裡頭,不論是舞台前後、甚至是上下左右,揮灑劇場元素無所不用其極,讓電影更為有趣好看的功力、簡直是出神入化了,而這也是電影最令人歎為觀止的部分。
「透視」的概念遍佈在電影裡面。從肉眼看不見的劇情架構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小說的故事全貌,每個人的個性、相互之間的關係以及命運走向都是清楚可辨,這是做到了隱性透視;而利用舞台劇道具元素建構出來的每一場過場、演員走位,都大方地呈現出佈景的單一面相、並讓觀眾輕易地看見場景後頭的木條支架、後場動態,甚至安娜的兒子房間與姪女的遊戲間都是一個真人可進入的娃娃屋,演員只能在裡頭對戲然後出了那個空間就形同退場的理所當然,都是半透視的趣味所在;至於完全透視的概念則是擺在安娜澎澎裙的骨架上頭,讓我們看見裙底的真實樣貌(屁股不夠大就要墊屁股!);而舞會上頭的對舞互動也透過手部的肌膚觸碰與不斷躍動、直接暴露著情慾上的暗潮洶湧,這種精神層面上所做到的情感完全透視、雖不是史無前例,卻確實豐富了《安娜‧卡列妮娜》發散出來的諸多層次。
不只是用做以轉場調度而已,裡頭幾段重要戲碼,也都是倚在舞台劇那種介於真實與手工打造的環境和背景上、演出了新穎力,例如農工頭頭列文對於吉娣公主的首次求婚、像是安娜在吉娣的晚宴舞池上無心搶走了吉娣的男人,還有把賽馬場搬到了舞台上並讓安娜當眾暴露了自己的外遇情感……在這種電影風格的強烈呈現下,就算劇中人物再怎麼強調『浪漫的愛情是舊時代的假象』,但把一段外遇搞得如此旖旎美妙(連性愛場面都可以拍成優雅醉心的現代舞肢體交纏),前衛的當代觀念已經不言而喻地洩漏極盡。
尤其是這些時候,已無人可再理直氣壯地說「電影只是將戲劇、舞蹈、音樂等藝術融進故事裡頭」而已,提供故事骨幹的文學意涵其實也深深地滲透在《安娜‧卡列妮娜》的每分每秒之中。電影百年歷史以來,不再只是借文學之力成就了電影的可讀性與深度,現在,電影也能夠反向成全、活化文學的根本靈魂了。
作者:雀雀
【雀雀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