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青春》世代價值觀的歧異與認同
作為一部寫實主義的電影,就一部類搖滾電影來看,《皮克青春》在處理樂團元素上,還是比《混混天團》有誠意且寫實多了。


轉入升學班後,阿森因緣際會加入了「皮克青春」搖滾樂團擔任吉他手。由於天生音感敏銳,樂理基礎扎實,很快地,他就成為樂團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然而,正當阿森浸淫於自由、自主、為自己而活的快樂時光,卻被爺爺與父親查覺他背地裡正在玩搖滾樂。一場家庭革命,不僅僅是代表舊的社會價值觀的爺爺強烈反對阿森如此這般「不務正業」、「不守本分」,連他那位象徵著已被傳統價值觀緊箍咒壓迫而無法作自己的父親亦不鼓勵、不贊同、不支持阿森勇敢追夢,反過頭來還成為壓迫他順從體制的共犯。

若以寫實與否的角度觀之,《皮克青春》是教人滿意的。我頗為欣賞導演陳大璞質樸無華的執導風格與清楚明晰的敘事方式,不求奇,不求險,不求高潮迭起,不求大喜大悲,只求平平順順、清清楚楚、完完整整地講述這則三代間觀念衝突、價值對立的故事。主客分明、強弱有秩的劇情鋪陳與形象鮮明的人物經營,該收就收,該放就放,沒有節外生枝、累言贅句。儘管,難免會有人事物發展有過分理所當然、戲劇格局有限,美學企圖不足之嫌,但總比許多讓人看得一頭霧水的電影來得可讀又可愛。

在攝影與剪輯上,屢屢可見到導演的巧思,畫面運鏡常有佳作。其中,大量以長鏡頭拍攝,完全不倚靠剪接,也不濫用背光攝影來掩飾演員表情詮釋常見的單板僵硬,這等同於要求所有演員必須以自身演技讓片中角色有血有肉,導演陳大璞敢於這樣執導,實在教人欽佩。

作為一部寫實主義的電影,如果阿森的爸爸是上台獨奏,全場觀眾從壓雀無聲、一臉茫然,到最後被其寶刀未老的吉他演奏所感動,情緒曲線處理不就更動人完美了嗎?瑕不掩瑜,因為,就一部類搖滾電影來看,《皮克青春》在處理樂團元素上,還是比《混混天團》有誠意且寫實多了。
作者:Tzara
【Weltschmerz 】
本期焦點-【v.0318】 2011/11/10
其他新鮮事兒

《神偷軍團》半吊子的反叛精神 (11/10)

專訪《牽阮的手》莊益增導演 (11/10)

後現代瑰麗史詩:《戰神世紀》 (11/10)

《戰神世紀》300版的希臘神話 (11/10)

大家都認識他,他是丁丁! (11/10)

永遠的童子軍─漫畫家艾爾吉與《丁丁歷險記》 (11/10)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