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賽德克巴萊,廉價彩虹橋,與可悲的迷信!


《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還能獲得那麼多掌聲所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要低估民族主義或愛國心的力量。在這種龐大的情緒之前,怎樣的雙重標準都不稀奇,迷信與暴力被怎樣地美化都能被預期。

即將提及本片劇情與結局,一句總結:比起上集,糟到可怕。

相較於開頭粗糙但漸入佳境的《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占用絕大部分預算、理論上較有娛樂性的《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成了廉價趕場秀,接踵而至的戰爭場面沒甚麼值得稱許的動作設計,也找不到令人敬佩的運鏡,水準不足的動畫倒是暴露出編導野心與手頭銀彈之間龐大的落差,而《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裡雖不完滿但尚稱流暢的敘事到《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裡完全消失,讓人不禁懷疑兩部片導演是不是同一人?

簡單來說,如果只有《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的存在,本片的水準將大幅提升,而《彩虹橋》的暴走則將這作品拉到了及格邊緣的程度。今天這部片如果出自外國,台灣觀眾絕對會報以難堪的超低票房,少數看過的人也會毫不留情地攻擊其品質低落的劇本,以不成熟的動畫呈現出的劣等幻想將成為本片中最容易被嘲笑的標的物。因為稍有常識的人都很清楚,好的動畫只要有錢就買得到。如果沒有錢,也有其他更適當的表現手法,沒有錢卻想裝大爺的人,被嘲笑與賤踏是理所當然的。偏偏,如今裝大爺的人是本土電影英雄,基於毫無根據的民族驕傲或本土情懷,許多人的判斷標準瞬間折半,折半不打緊,糟糕的是折半了卻不承認。就像過去有人閉起眼睛為裕隆的車辯護,於是成就了現在電影不怎麼樣、卻有一堆人在旁邊歌功頌德的奇妙現象!總之,未來轉到《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我會想回味某些片段,本片能夠忘記的話,最好。

1、太多好角色被浪費!

本片除了主角莫那魯道,還有許多充滿發揮空間的好角色。夾在日本人與賽德克身分之間的花崗一郎與二郎,與日本人合作獵殺莫那魯道、同時仍有原住民驕傲的鐵木瓦力斯,對原住民採取開明態度、卻因妻兒被賽德克族所殺而化身為復仇厲鬼的小島源治,都是足以貫穿整個故事的好角色,端看編導怎麼做選擇與取捨。結果,超過120分鐘的電影,篇幅給了雞肋般的歌舞、平淡的戰爭場面。

在《太陽旗》裡幾無心境轉折就轉向支持出草行動的花崗一郎與二郎,在本片裡也同樣毫無轉折地就決定自殺,一郎還把老婆跟小孩一起殺,角色收拾之草率,令人嘆為觀止;先前戲份不算少的鐵木瓦力斯做為與莫那魯道抗衡的「反派」力道相當不足,沒有令人憧憬或敬佩的領袖魅力,也談不上有令人同情的地方;至於小島源治,先前鋪陳了半天、還讓他的妻兒亮了相,如今不但連他的妻兒怎麼死的都沒看到。在安排他咬牙落淚後,又看不到他做了甚麼積極的報仇行動,只在片尾隨便上個字幕,湊數性質也太濃厚,沒篇幅給小島源治表現、倒是花很多時間讓歐吉桑司令發癲,如此的編劇邏輯,凡人如我實在參不透!

最後,戲分不少的巴萬那威也是個非常可惜的角色,他一直就嚮往成為好獵人,如今終於到了可以一顯身手的戰場上,卻背負著死了家人的悲傷,因而疲憊到決意求死,身為年紀最小的重要角色,他應該是個極具催淚能量的人物,可惜,就像前面所說的,篇幅被分散了,巴萬那威從孩子變成戰士、從期待成為英雄到渴望與死去的家人相聚,這中間的轉折很難看到,要對這角色有甚麼感情也很困難,可惜了林源傑優秀的表演。

2、做作的台詞不會帶來感動,只會製造笑果!

當花崗一郎要切腹時,花崗二郎在旁邊說:「切開吧!切斷你矛盾的肝腸吧!」字幕一冒出來,我不爭氣地噗哧笑了出來,想耍浪漫拜託也挑一下。人話不足、鬼話有餘的結果就是徒增笑料,改天有人出來賣「矛盾豬肝腸」也不奇怪--題外話,基隆的豬肝腸還蠻好吃的!問題是,魏德聖就是很愛搞這種鬼話對白,幾年前的《海角七號》就讓我對那彷彿永遠結束不了的日文對白感到厭煩,對白本身跟畫面對不起來,干擾意味遠大於戀愛美學,更不要說冗長對白改變不了的是「日本男人用低劣的方式把人甩了」的簡單事實。同樣的,《彩虹橋》裡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對白過度詩歌化是問題,以太多歌詞取代對白也是問題,在火焰中重複嚷嚷著「綺麗?」的日本人也是問題,那段在預告片中已經做作得可笑,到了片中重複好幾次更是笑果加倍。不能忘記的還有歐吉桑司令官,前段愚蠢躁進到彷彿躁鬱症發作的失智老人,片尾突然在櫻花下吟起詩來了,這效果非常接近豬哥亮讀四書五經,如果這一切對白的目的是為了讓人皺起眉頭,我只能說真的相當成功呢。

3、預算不足還硬幹=視覺效果極度不良!

這些年來,歐美電影在「特效」這件事上給了我們非常好的借鏡,擁有50億新台幣才幹得起來的事,只有不到10億新台幣時就不該輕舉妄動。而所謂的善用資源,是指能用不到10億新台幣拍贏擁有50億新台幣的闊綽團隊,這種例子,在歐美影壇絕不算少。然而從《彩虹橋》的成果來看,魏德聖的團隊顯然不是如此。就算錢不夠多、技術不夠好,仍要讓大家見識「本土出品」的飛機與爆破,還出現了國片中難得一見的斷橋場面--糟糕到難堪的地步。如果是好萊塢電影,大部分人應該會毫不忌諱地批評那斷橋有多蠢多假!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戰爭場面上。本片的戰爭場面非常多,從溪流中打到森林,再從草地打到崖邊,然而實在很難說哪場戰鬥是令人激賞的。我想要不厭其煩地再次推薦《世紀戰魂》,其中的戰爭場面短而精緻,無論是羅馬軍團與蠻族大軍的壯烈廝殺,還是羅馬殘兵與蠻族追兵的狙擊與肉搏,每場戲都是血腥震撼之餘又不拖泥帶水,看完令人意猶未盡。相較之下,《彩虹橋》的戰爭場面只讓我感到冗長,鐵木瓦力斯在溪流中的戰鬥凌亂不已,突擊日軍陣地那段,日軍被過度弱化到荒謬的地步,而假到令人頭痛的火焰與爆炸與其說是攻擊賽德克人不如說折騰觀眾。說到火焰與爆炸,之前莫那魯道花了很多年蒐集了的火藥,我以為正常編劇會想把那火藥用在某個關鍵的戰役上,結果,那些火藥是在日軍燒房子的時候「不小心」引爆的,甚麼人都沒炸到,倒是炸出了莫那魯道那群人怒吼的「幻象」--這是在畫漫畫不成?

4、歌舞場面過度濫用,是在拍賽德克彩虹大道嗎?

不知道是不是欽羨星光大道,本片歌舞已經多到足以命名為賽德克彩虹大道。沒錯,是彩虹大道,不是彩虹頻道,莫那魯道要對殘兵敗將精神講話以前,堅持先唱歌跳舞,送走莫那魯道而歸來的男人,也堅持要唱歌跳舞,女人勸男人不要再打了,投降好不好,男人有話不好好講,還是堅持要唱歌跳舞。最好是原住民連話都不會講、死了那麼多人還想用唱歌跳舞來溝通,還是說編導想師法迪士尼或寶萊塢,不管是想學哪個都令人搖頭,想這樣搞不是不行,但請整片都這樣搞。不要有的地方走寫實、其他地方又歌舞到有點超現實,不上不下的,令人厭煩,更不要說《太陽旗》裡每段我記得的歌舞就算不見得連戲、至少質感有到,本片的歌舞,特別是後面幾段歌舞,反而像是膠卷還有剩順便拍一下的「花絮」!


5、可悲的迷信,倒楣的賽德克女人,與被白痴化的原住民!

現在的我已無法認同史詩中任何英雄化的企圖,包括本片對莫那魯道的英雄化,想用「時代背景」替其辯護是可笑的。因為同樣的理由也能拿來替希特勒、蔣介石或小布希辯護,這是愚蠢的相對主義,是罔顧知識與理性的反智行為。注意,這裡並不是說莫那魯道=蔣介石--可以想像許多白痴會誤解以上的說法。這裡要講的是,莫那魯道、蔣介石或任何人的任何行為,本來就有其時代背景因素。願意的話,還能繼續深入至其個人的成長歷程,不可否認地,自由意志雖然很重要,但社會與家庭因素的影響也很大,然而,那又怎樣?

在理解或同情任何人之餘,其「行為」本身是否合理或有效益,是有標準可言的,只要標準建立了,就能評斷此人的行為是優於還劣於標準。以本片的脈絡來說,莫那魯道,以至於片末幾個賽德克男人的「標準」,根本是專斷而莫名的。在《太陽旗》裡,「驕傲」與「傳統」被聲稱是無上的,因為是無上的,所以賭上滅族也是可以的。於是,來不及長大成人的孩子上場送死,尚有生產力的女人一個接一個自盡了。雖然我怎麼看都覺得為了達多莫那而賭上整個部落的性命也太白痴了,但,這是我的想法。如果片中的角色相信的是驕傲與傳統,相信放棄年輕的生命走上彩虹橋是值得的,那這是他們的選擇,對他們而言,這也是最好的。

然而!到了《彩虹橋》的後段,好像就是達多莫那吧,他自己不想投降,所以他準備去死。但他囑咐馬紅要活下去、要多生孩子、要他們了解祖先的驕傲!驕傲要是那麼重要,馬紅憑甚麼苟活,憑甚麼繼續生孩子,要死就大家一起光榮地死,就算在旁人如我看起來很無謂,但起碼邏輯一致,然而既然敢要求女人苟活生孩子,就表示你認同了「繁衍」的重要性,也代表你一改初衷,叫人再忍20年--聽說這樣就不是賽德克了欸!

結果,拼命敲邊鼓叫大家追求驕傲、搞死一堆女人跟小孩的你,現在反過來要活得更辛苦而孤單的女人「重新」生孩子?對不起,這行為我怎麼看都是白痴兼混蛋,而這就是傳統史詩裡的純男性思維,自己不計後果地以暴力解決事情或胡亂發洩。倒楣的是默默耕耘的女人跟小孩,真的有在為女人跟小孩著想。當初自己帶刀去日本人面前切腹,你的部落搞不好還有機會興旺,興旺到真正有本事與日本人一較高下!而事情當然沒那麼盡人意,因為在可悲的迷信之下,人就是會做出白痴的選擇,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譴責迷信,管你是基督教的迷信還是道教的迷信,洋鬼子的迷信還是原住民的迷信,迷信就是迷信,沒有美化的必要。

6、超級廉價的彩虹橋,是想搞八仙過海嗎?

出草,是毫無必要的行為。有人會拿出草跟大規模的戰事相比,想說明出草相較之下「比較不野蠻」,我實在無法理解以上的說法。為什麼要在「為傳統迷信而殺人」與「為軍國主義意識形態而殺人」之間比高下?兩者都是毫無根據而不必要的殺人,有甚麼好比的?如果是要比人數,那就更沒必要了,因為原住民殺的人之所以少,只是因為其技術水平低而已,跟野蠻不野蠻無關,不過,如果一定要出草的話,請把弄出最後那座超廉價彩虹橋的人砍頭吧!死去的賽德克人們在粗糙至極的彩虹與雲端合唱,讓人想到30年前技術水平低落的好萊塢希臘神話電影,或者15年前三台電視會播的八仙過海鄉土劇畫面,在號稱億萬製作的本片最後看到這種垃圾,就像去茹絲葵用餐結果發現甜點竟然是百吉棒棒冰一樣,莫名其妙!

放個自然點的彩虹、然後背景響起歌聲有那麼困難嗎?自不量力地拍戰爭場面也就罷了,好不容易演到片尾還把場面搞low又是哪招?而這麼粗糙的《彩虹橋》還能獲得那麼多掌聲所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要低估民族主義或愛國心的力量。在這種龐大的情緒之前,怎樣的雙重標準都不稀奇,迷信與暴力被怎樣地美化都能被預期。而一個連百年前原住民的迷信都沒有膽識或腦袋批評的群體,本來就沒甚麼本事檢視當今社會的矛盾與問題。於是,號稱進入科技文明的我們,仍深受許多迷信所苦,也沒甚麼好奇怪的了。

本期焦點-【v.313】 201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