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氣球》飄升的童真
氣球在本片的意義,讓我一直覺得有趣,彷彿看似孩童的無邪內心轉化的物體,透過氣球和孩童的互動,走過大街進入學校,更搭乘的人來人往的公車,看盡人們的貪婪破壞醜陋面。
一個孤獨的小男孩在上學路上撿到一隻在半空漂泊的紅氣球,他帶著它上學放學,紅氣球象個淘氣又懂事的小精靈從此亦步亦趨地跟隨著他,陪伴著他。小男孩帶它在大人們的傘下躲雨,紅氣球聰明巧妙地躲避著老師和家長們的追捕,等待著小男孩的放學,它甚至還會快樂地和途中偶遇的小女孩牽著的藍氣球耳鬢廝磨,小男孩從此有了一個快樂的玩伴……
一部沒有對白,短短30幾分鐘的短片,小孩的童真與導演超現實手法的初次邂逅,繽紛火花讓觀者驚豔,故事簡單,卻帶有濃濃藝文氣息,雖然電影老舊,但聲音,畫面,構圖,依舊讓人喜愛不已。
電影基於那個年代的電影文化,《紅氣球》(Le Ballon Rouge,1956)的對白舒散,整個兒的幾乎由人物的肢體語言來表現,畫面強烈的冷暖色調的對比,突顯了紅氣球這個道具的靈氣,紅氣球不再是紅氣球,而是故事另一個跳躍的角色,似乎有生命有感情。就在小男孩與紅氣球淘氣頑皮的遊戲之間,我們的童年,隱隱灼灼的閃現,回想自己小時後,身邊總是有幾個陪伴我們成長的物件,不起眼卻很重要,這就是種感情 。
電影結局讓人讚嘆,童話故事般的情節立體化呈現在螢幕中,紅氣球被一幫一直尾隨著他們的嫉妒的頑皮的孩子們捉去了,小男孩雖然竭盡全力把它救了回來,可是最終還是沒能躲過那幫孩子們的彈弓射出的石子,它泄氣了,被蜂擁上來的孩子們踩癟了。小男孩怔怔地望著它惆悵滿懷,這時突然滿街的各種五顔六色的氣球都掙脫了孩子們牽扯著的手,從街頭、窗口紛紛飛出來,一起飛向憂鬱的小男孩。小男孩仰望著它們重新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他歡喜地抓緊了這麽多的氣球,任由它們把他帶向空中,自由地翺翔……
氣球在本片的意義,讓我一直覺得有趣,彷彿看似孩童的無邪內心轉化的物體,透過氣球和孩童的互動,走過大街進入學校,更搭乘的人來人往的公車,看盡人們的貪婪破壞醜陋面,周圍人的嫉妒與憤恨,而讓氣球彷彿靈性選擇跟隨對象,甚至會惡作劇捉弄著想破壞它的成人,兒童期是最能表現天真的最佳背景,一個未經社會種種社會道德倫理的熏染,在「孩童」和「破壞者」成年後,接受了種種社會道德倫理的熏染,這些來自周遭環境的價值觀會轉換爲其自身迷障,使之一邊本能著,一邊否認著本能對自己的影響,從而陷入對生存意義的荒誕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