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謊言」之旅《等媽媽回家的孩子》


影片以帶著反戰意識的筆觸,來描繪一個家庭,父親在失去妻子之後,如何面對兩個年幼的女兒,他如何重新建立與女兒間的親子關係,除了詮釋單親家庭的親情關係外,也藉由這因戰爭而破碎的家庭來省思戰爭對人類的影響。

等媽媽回家的孩子》故事講述男主角史丹利.菲利浦(約翰庫薩克)的妻子因伊拉克戰爭遠赴前線,某日早晨史丹利接獲妻子為國捐軀的惡耗,他除了傷痛外就是不知該如何面對即將放學回家的女兒,他為了掩飾傷心的情緒,便帶她們到夢想中的遊樂園,但當美夢結束後她們卻必須面對這殘忍的消息…。


影片剛開始史丹利面對兩個女兒的態度是相當嚴肅且嚴格的父親形象,直到妻子過逝後,他剎然變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失去母親的女兒,他不能再以完全嚴肅父親的形象與女兒互動,而必須彌補母性缺席的那一面,所以到旅程中他幾乎對女兒的要求是千依百順,讓她們穿耳洞、買新衣甚至陪大女兒抽煙。在此也可看到父親有時仍不瞭解該如何和女兒互動,他抓到女兒私下和一個陌生人抽煙,但事後他並沒有指責反而要陪著她抽,可以看出父親在不懂得如何和女兒溝通之下,仍是以男性的方式試圖拉近彼此的距離,但在發現女兒根本不會抽煙後他便假裝嗆到,來引起女兒的關心,這一場戲的安排雖然簡單,卻道出了一個父親在忍受喪妻之痛後,他必須努力的和女兒搭起橋樑,以盡量彌補缺席的母親。


史丹利必須在孩子面前故作堅強,以隱瞞妻子過逝的消息,但片中運用了兩場戲來展現他內心的脆弱與傷痛。一場戲是史丹利帶女兒來到自己母親的家,他借著弟弟帶女兒出門吃飯的時間,回到自己幼時的房間躺在床上痛哭失聲。這場戲的表現其實就是講述當人們在外受到傷害的時候,最後都渴望找尋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回到母親的子宮當中。所以史丹利回到幼年時的房內就像是回到母體內找尋慰藉。另一場戲是史丹利在大賣場尋找失散的小女兒,最後在一間遊戲屋中找到,小女兒表示她已經開始想家,史丹利和大女兒先後鑽進那狹小的遊戲屋內來安慰小女兒,這場戲的動人之處便在於,這遊戲屋是小家庭的模樣,這和史丹利及兩個女兒的關係,便說明這家庭永遠是有匱乏的一面,一個無法成真的家庭。而小女兒會來到這遊戲屋中,除了想家的情緒外,也同樣意味著對母親的思念,渴望回到子宮中享受母親的安慰,當父親與女兒們一同在遊戲屋內相互擁抱時,也就說明其實他們(不論父親女兒)都同樣需要女性(母親、妻子)的慰藉。


戰爭不是個容易詮釋的題材,並非呈現出戰爭的大場面或甚至極度美化的手法將戰爭詩化,便是反戰或歌誦英雄的作品。我們應該看到戰爭所帶給人類在生活背後更多的傷害,把視角轉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講述戰爭,我們更可看見其可怕性不止於戰場的血腥,而是心理上永恆的傷痛。若看過美國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的《華氏九一一》便可對片中對戰爭的辯論有更深層的體會。

作者:鯊魚 【鯊魚的影思】

本期焦點-【v.226】 200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