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樂此不疲的多線敘事:《刺殺據點》、《天堂邊緣》


綜觀近幾年來的電影發展,總可以發現、窺視出許多電影都愛採用「多角度」、「多線發展,彼此交合」手法,來作為影片的表現方式。而保守派的奧斯卡影藝學院,似乎更為推崇這類「多線敘事」的電影。

舉例來說,2005年的《衝擊效應》(Crash),2007年的《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就分別以「多線敘事」手法,奪得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殊榮(得獎原因當然不只敘事手法,還會有其他方面的優點,筆者只是列舉其中之一)。縱使2006年的《火線交錯》(Babel)沒能因為類似手法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當年的得獎影片是《神鬼無間》(The Departed)),但卻也因此入圍、甚至拿下該年度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由此可見,「多線敘事」的手法已然越來越為時勢所趨,或許可說是快被用到爛掉,但還是有不少電影創作者樂此不疲,沿用此法。


「多線敘事」的優點在於能將故事情節層層推進,影片於行進過程當中,觀者好似擁有一個寬闊的視角,來領略、體驗整個故事,最後再以統觀的角度,拼湊起影片看似破碎的情節,也因此更加豐富了影片整體的厚實張力。好巧不巧,筆者在這星期的同一天之中,就分別觀賞到兩部同樣以「多線敘事,彼此交合」作為表現方式的影片,分別是英國籍導演皮塔特雷維斯(Pete Travis)所執導的《刺殺據點》(Vantage Point),以及土耳其裔德國籍導演法提阿金(Fatih Akin)所執導的《天堂邊緣》(The Edge of Heaven)。


先來談談獲得2007年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的《天堂邊緣》好了。這是一部流暢寫實、結構嚴謹,表面上看來靜如止水,但內在卻又不斷衝突、相互撞擊到高潮迭起的電影。影片情節分明,故事劇情易懂,以「葉塔之死」與「洛特之死」兩段故事平行發展,不時輔以小情節相互交合,最後再以「人生另一端」一章,來對影片主體做出總結。本片便是以此三段式的分章架構,以十分「和諧」的基調來建構起整部影片。縱使故事底蘊是那樣的悲情,但完整的劇本結構,卻還是令筆者不得不佩服導演他於編劇上的縝密構思。觀者在觀賞完全片之後,除了見識到強韌的生命也會如此脆弱之外,更也會感嘆人與人之間的際遇,往往就是那樣地奇妙與巧合。


觀賞本片,不得不聯想起導演法提阿金他那「土耳其裔德國籍」的雙重身份。影片透過一對土耳其父子,一對土耳其母女,一對德國母女,這三個來自中低階層家庭的小人物做出發,來闡述種族歧視、貧富差距、宗教問題、同性之戀、親情代溝,以及土耳其與德國之間的政治與文化差異。大量且複雜的主題,在在指向導演他本身夾雜在兩種文明之間的矛盾與兩難。但如果將大量議題強行塞進一部影片當中,絕對會令觀者無法承受,於是導演便展現出強大的自制力,自行淡化掉大多數國族之間的衝突,而對兩國之間的政治與文化不作太過深入的探究,而在最後將焦點凝聚於家人與親情議題之間。


只不過,筆者並非歷史或社會學家,對於導演在片中所闡述的國族細節背景,當然會有如「瞎子摸象」般無法全盤參透。但筆者對於片中那攸關於生命、親情與愛情等等的「人性」議題,所得到的動容力道,卻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導演他處理生命議題是那麼樣的冷靜與細膩,以至於觀者絕對會因為片中角色的逝去而大感吃驚,甚至大嘆生命的無常。而在片中飾演母親蘇珊的漢娜許古拉(Hanna Schygulla),觀者除了會為這無辜與無助的角色為之鼻酸之外,更也會讚歎這位「法斯賓達繆思女神」,演技是如此地到位、細膩且動容,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說《天堂邊緣》兼顧了劇情與表現形式,可說是優良且結構嚴謹的「多線敘事」劇本典範。那麼《刺殺據點》所表現出來的成果,可就是「略遜一籌」的另外一番風情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有時候你以為目睹到事情發生,但這往往卻又並非事實的真相。真相不能只看表面,而真相往往就是經由一連串破碎的觀點給組合而成。《刺殺據點》便是以此概念作為發展,原文片名「Vantage Point」,即是「處於優勢的觀點」,意即筆者於本文第二段所說的「觀者好似擁有一個寬闊的視角,來領略、體驗整個故事。」影片透過五種不同的角度,來透視「暗殺總統」這等可怕的陰謀行為。觀者也因此居於「高位」,看到了事情的全貌,比片中角色擁有更多「有利的」視角與觀點,來拼湊、統整出主體事實的真相始末。


刺殺據點》絕對擁有可以成為劇情長片的精采規模,但影片卻將焦點聚集、縮小至「一個事件」的過程與結果。全片採「五線敘事」的表現方式,如果說得更明確點,是採用了「五段式倒敘」。藉由片中八位毫不相干的人物觀點,逐步還原出事實的真相,但在還原真相的過程之中,卻又是如此的撲朔迷離,耐人尋味。於是影片便在最後集結了全部支線,作了個統整交待,給觀者來個出奇不意的真相大白。本片最大的賣點,也便是讓觀者在欣賞緊張刺激的商業電影同時,充分體驗到解謎的快感,彷彿經歷一場挑戰智力的懸疑競賽。


雖然多線敘事的好處多多,但俗話說「事不過三」。本片的「形式」縱使凌駕於「劇情」之上,但同一事件採用多達「五次」的敘述,簡直就是在考驗觀者們的耐性,也容易讓影片的場面開始顯得混亂,令觀者對其中巧合到不行的情節邏輯性難以接受。或許你會開始懷疑主角怎麼那麼命大?或許你會開始質疑為什麼最後又出現了老美一貫愛用的「英雄主義」?或許你更會懷疑片商主打的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戲份怎麼少到只像是在「客串」?縱使如此,在撇開情節不談之下,本片最後在多線交合之下,所傾瀉出來的娛樂性質,卻是非常足觀的。尤其是片中的「飛車追逐」場面,精采程度絕對不遜於盧貝松(Luc Besson)的《終極殺陣》(Taxi)系列,當然影片明快的剪輯功力也不在話下。緊湊刺激的結尾,著實挽救了冗長脫沓的前半段情節醞釀。


礙於篇幅關係,兩部影片就先談到這邊。當然,「多線敘事」的題材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會決定影片的表現方式,而成果的好與壞,則分別會表現在導演手法的高明或拙劣。但很明顯,「多線敘事」的手法絕對會在日後源源不絕,也期待日後會有更多類似手法的優秀影片誕生。

本期焦點-【v.159】 200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