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公主的新衣《羊男的迷宮》


本片在聲光效果之外的敘事手法上,提供已經快要麻木不仁的我,一種全新的視野與想像空間。《羊男的迷宮》證明了真正的魔法,始終來自一個好的故事題材與人物,以及一位導演的巧思。

小奧菲莉亞存在過的證據,只有少數知道的人才能發現。


傳說中一個神秘的地底王國,為了找回轉世為人的公主,在人類世界留下古代的巨石遺跡,只要公主能在牧神羊男的指示之下,順利通過三項考驗,就能重返地底王國,找回她所失去的榮耀。作為一部原創電影,《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著實令人驚艷,但本片之所以能讓挑剔的影評津津樂道,絕對不只是奧斯卡獎所頒給的所頒給的三項技術成就獎。(包含最佳攝影、化妝和藝術指導)


「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這部童話,已經影響後世眾多的電影作品,無論是庫柏立克的異色遺作《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或者融合聖經啟示的《駭客任務》(The Matrix)要尼歐一路跟著兔子走,還是泰瑞吉蘭的《奇幻世界》(Tideland)等都有愛麗絲的影子,而本片更處處可見奇幻仙境裡的意象符號。無論是奧菲莉亞身上的洋裝、那個深不見底的樹洞、不停追趕死亡腳步的懷錶,甚或是上尉臉上的裂嘴傷痕也都暗指了那隻會隱形的笑臉貓,而羊男其代行者的身分,更近似於「愛麗絲」書中的作者Lewis Carroll(註1)所化身而成的大嘴鳥,一方面給予小奧菲莉亞提示,一方面也監督整個考驗的過程。


但若只是單純的旁徵博引經典名著,頂多證明導演Guillermo有唸過不少書,然而《羊男的迷宮》令我更感到意外的,是能夠同時把正、反兩面的可能性巧妙隱藏於劇情之中,就好比國王的新衣一般,唯有純潔者才能識破。(PS.下文的觀點,主要提供看過電影另一個詮釋的角度,或者讓未來想看本片的觀眾多一個切入點)


「小奧菲莉亞存在過的證據,只有少數知道的人才能發現。」在電影末尾所說的證據,當然不只有那朵盛開的小白花,更暗示了劇中的女管家瑪莎迪就是小奧菲利亞闖關失敗,喪失了公主應有的光環之後,以僕從身分茍延殘喘活著的另一種結局。當然這可能是笨阿江一廂情願的看法,所謂的地底王國與小女孩的奇特經歷,或許真是她為了逃避生活中的殘酷事實,利用幻想建構出來的防空洞,但這卻也無法解釋電影中的種種巧合。


牧神羊男所提出的三項考驗,頭一個關卡,就是要小女孩能為了理想,放棄眼前食之無味,棄之亦可惜的生活模式,而醜陋的巨大蛤蟆,象徵的則是人類因循苟且的惰性;在第二個關卡中,則要考驗小女孩是否能無私無我,即使在冷血無情的監督者眼光之下,仍執意傳遞給眾人象徵希望的光芒;而最後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關卡,則考驗小女孩是否會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犧牲掉無辜者的性命,若一個理想必須搭建在純潔者的屍體之上,當一切眼前的邪惡皆消滅之時,自己也成了原本所欲推翻的對象。


在最後的考驗中,若小女孩背叛了良知,以純潔者的性命來交換王位的資格,故事將回到起點,奧菲莉亞也會因抉擇失敗,失去原有的尊貴血統,以女管家瑪莎迪的身分在現實輪迴中等待。而失去魔法力量後的神奇道具,如那把從大蛤蟆肚子裡取得的金鑰,則變成暗渡陳倉、提供叛軍食糧的穀倉鑰匙;而冒著生命危險才得來的黃金匕首,則成為切水果和削人肉一樣好用的小菜刀;原本身為純潔者的弟弟,也終將失去應有的純潔,變成對抗父權體制的叛軍頭目,在刀口上為了理想奮力求生。


已經看過那麼多的好萊塢商業電影,《羊男的迷宮》在視覺經驗上並無法給我太多新的刺激與震撼,什麼「足以媲美《魔戒》」之類的讚譽,更像是片商想吸引觀眾買票的花招,然而本片卻在聲光效果之外的敘事手法上,提供已經快要麻木不仁的我,一種全新的視野與想像空間。《羊男的迷宮》證明了真正的魔法,始終來自一個好的故事題材與人物,以及一位導演的巧思。




註1:


近年來好萊塢雖流行改編真人的傳記故事,但「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原作者Lewis Carroll其生平竟還沒被搬上大螢幕過。首先是Lewis的戀童傾向一直具有爭議,加上他筆下的愛麗絲真有其人,而且真實世界裡的愛麗絲一輩子都活在童話角色的陰影之下,長大以後更與Lewis形同陌路,一本世界童話同時成就了Lewis文壇的地位,卻也毀了一個女子所渴望的平凡生活。


不過有消息指出,視覺系搖滾惡魔Marilyn Manson打算自導自演Lewis Carroll的生平傳記電影(這傢伙自身的爭議性也大到足以榮登我大學心理學的教科書);另外一部預計今年暑假上映,改編自好評電玩遊戲的《American McGee's Alice》,本片除了女主角確定為《不死咒怨》的Sarah Michelle Gellar之外,其他相關消息遲遲未公佈,看來也是凶多吉少了。

作者:阿江

本期焦點-【v.0116】 2007/05/12

開眼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