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華麗空洞的《回憶錄》


出身劇場的勞勃馬歇爾因此恣意大膽地將刻板印象中的「日本風情」聚焦放大,變成極華麗、富視覺刺激效果的影像,而同時他似乎也藉助了自身的舞台經歷,從「西貢小姐」Miss Saigon、「太平洋序曲」Pacific Overt的東方情懷,到「玫瑰舞后」Gypsy的舞台(賣藝)人生,甚至是「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我們似乎都可以在《藝伎回憶錄》中看到點點滴滴的借用。

在先天上,《藝伎回憶錄》就已經失去了成為一部經典電影的可能。


問題當然出在語言上,我不認為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有觀眾能夠輕易地被說服,認為影片中日本人物帶著東方腔調的英語對白,可以像翻譯文學一般,輕易地跳過地域文化的閱讀隔閡,會自然地在腦海中轉化成合於常理的狀態呈現。

劇場、文學和電影原本就是非常不同的表現媒介,導演勞勃馬歇爾曾經在「安妮」Annie和《芝加哥》Chicago中神奇地跨越了劇場與電影的鴻溝,卻在《藝伎回憶錄》中看似毫無招架之力地讓英文原著大剌剌地獨佔影片的靈魂,而片中理應沒有英語表達能力的日本人,滔滔不絕又生硬難堪地使用這種陌生語言,偶爾還穿插著少數日語對話及日文用語,彷彿對其中的荒謬性無動於衷(完全沒有企圖用任何手法扭轉它)。


這不是個可以漠視的問題,影片中的人物吃力又怪異地念著英語對白,並不會讓熟悉好萊塢的影迷如魚得水,卻反而不斷地加深觀眾與故事的疏離感,減損它的魅力,我想,這並不會是勞勃馬歇爾所想要的。


然而,《藝伎回憶錄》並非因此就一無可取。語言的問題雖然痛苦,但並非致命,事實上它還提供了一個狂想式、夢幻化的情境,讓電影擺脫了「寫實」的壓迫,成為一種純粹異國風情包裝的好萊塢通俗故事。出身劇場的勞勃馬歇爾因此恣意大膽地將刻板印象中的「日本風情」聚焦放大,變成極華麗、富視覺刺激效果的影像,而同時他似乎也藉助了自身的舞台經歷,從「西貢小姐」Miss Saigon、「太平洋序曲」Pacific Overt的東方情懷,到「玫瑰舞后」Gypsy的舞台(賣藝)人生,甚至是「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我們似乎都可以在《藝伎回憶錄》中看到點點滴滴的借用。


而勞勃馬歇爾也同樣善用了出色的藝術指導、服裝設計與攝影,創造了誇飾虛假但頗富寫意情調的效果,包括了影片前半段,出現的大量雨景、窄巷、樓梯、廊柱,切割了景框、破壞了畫面的穩定性,強化了隔絕、孤寂與荒涼的心境,也催化觀眾期望看到主角「千代/小百合」破繭而出的心理。而到影片中段主角長大後,導演又以門、窗、鏡的窺視效果,明亮的室外景與昏暗的室內景間的對照,約翰威廉斯天才橫溢的東方風味配樂,搭配華麗的鏡頭運動與剪輯,帶動影片推展的神秘氣味、流動性與節奏感,故事也跟著活潑動態起來。


不過這樣的小聰明,其實也只是達到好萊塢電影的普通標準而已,而一直到影片的最後,我似乎才從那個看俗氣的結尾中,意外地找到一些我要的趣味。


在收場前的最後一幕,勞勃馬歇爾的畫面處理得美麗極了,亮但毫不扎眼的光線下,寧靜的湖水映照著翠綠的樹與粉嫩的花,身形纖細穿著典雅和服的女主角,獨自站在涼亭裡,看來已經全然接受了命運的支配擺佈,但一聲輕喚,卻意外地,讓她觸碰到了她所?望的幸福。


這個幾乎一點兒日本味道都沒有的收場,讓我在腦海裡不斷地迴響起了一個名字:珍奧斯汀。


珍奧斯汀的小說,寫的雖然是細微瑣碎的女性生活與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卻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讀者,現實的殘忍、人情的凶惡,戀人們永遠必須在金錢與地位差距的激流中,奮力地去抓住一點幸福。當最後的Happy Ending來臨的時候,你會發現,總是得靠那麼一點僥倖,憑那麼一點運氣,一切是如此得來不易,充滿著辛酸與妥協。


而描寫一名女子從童僕到成為首席藝伎過程的《藝伎回憶錄》,講的不只是這個東方角落裡的神秘美麗、含蓄典雅,更加重地呈現出,在這完美外表包裝下的種種算計鬥爭,以及不堪的受辱犧牲,歡場交際中誇大的華麗與夢樣的情境,強烈對比於現實宛如魑魅魍魎的陰森(飾演反派的鞏俐不時披頭散髮地猛然出現,而媽媽桑桃井薰則藏身於幽暗一角,彷彿精神介於極恍惚與極銳利的邊界),似乎要觀眾去透視那風花雪月的虛無美感下,金錢利害交易的齷齪難堪。


而最後那幕,看似救贖了女主角,讓一切的苦難、辛酸都有了代價,但透過了畫外音,編導卻又在那寧靜優美之下,讓觀眾意識到那幸福的殘缺面(即使是意外地撿到了愛情,藝伎也只能作為夜晚的夫人而已),發覺那唯美裡帶著無奈妥協的陰影。


我回想到了楊紫瓊所飾演的豆葉,曾嚴厲地對著章子怡所飾演的小百合勸戒的那句:我們之所以當藝伎,並不是為了得到愛情,而是因為別無選擇。


那是多麼慷慨坦率的自憐啊。


我意外地在看似歌頌美、歌頌愛情的《藝伎回憶錄》中,看到了讓珍奧斯汀式「言情小說」成為偉大經典的某種殘忍與鋒銳,但卻因為語言的疏離,以及導演似乎有些捉襟見肘的慌忙,折損了更多的可能性,當然,那個充滿視覺享受的結尾,也就沒有《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或《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那股直竄人心的滿足感與激盪力了。

作者:牛頭犬 【牛頭犬的資料庫】

本期焦點-【v.050】 200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