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之衝擊《衝擊效應》
這是一部試圖要化解「偏見」的電影,所有的歧視來自長期累積(新聞事件、歷史沿革…)下來的刻板印象,往往事情並未發生,卻在照面的同時,便自然地產生兩種解釋。弱勢族群(即便整個洛城已充滿他們身影,但白人仍佔盡優勢)過度警覺地以為自己被誤解了,於是態度緊繃地面對一切(像劇中那對黑人混混聒噪地辯述自己是否被歧視的見解,譬如堅決不坐公車是因大片窗玻璃是在羞辱只坐得起公車的有色窮人之類的自卑口氣),非但加速衝突發生,更讓隔閡漸增(他們該爭取的不是平權,而是自己平等地看待自己,卻也不能於受侵犯時一再隱忍,正如想小事化無的黑人導演及其有骨氣的妻)。
而一向身處優勢的白人,則在族群結構的幽微異動中,無法自在地站穩立場,越刻意避開種族問題便越身陷其間,越想表達對問題的誠意(如果我這樣做一定會被說有種族歧視…),越讓自己的態度隱晦不明(因為對方亦如前述地正猜測著你)… 根深蒂固的問題是難以解決的,最後它會成為一個藉口,成為一個隨口脫出的話柄(黑人真麻煩吶…),即便同樣種族也會有男女不平等的奇特相對問題,什麼人就應該怎樣怎樣,什麼人就一定那樣那樣(有時只是顯現出自己思考上的窮途末路)…老師最後一定都會體罰嗎?染髮的學生一定都叛逆嗎?這似乎是如今逐漸走向上詞窮之路的社會,唯一能想到的事了(不可諱言地當我看見身後有平頭刺青的人跟來,也會擔心自己被砍,是吧,就是那樣…)。
所以各自被誤解區隔開來,冷漠、無情、缺乏主動,一旦衝撞後才想試圖解決,才有可以解決(譬如惡質白警官Matt Dillon竟救了被自己羞辱的黑女人;而一路看似理性耿直的Ryan Phillippe卻幹掉了善良的黑混混)。
本戲語法其實最近於《心靈角落》(絕非廣告或簡介中所提那些只因為多線敘事而被引申出來的其他戲),幾條主線岔出的幾條枝節短線,然後牽扯、互引,為的是在最後達到某種和諧(其實,結尾沒想到會美滿得那麼無趣),「互諒」,皆為兩者的主題,沒有所謂的解決,只有讓出一個思考的空間,你可以這樣認為,當然也可不,戲只是在陳述〝有可能可以〞的狀況,卻非絕對適於現實因此,《心》的收尾便壯闊深遠諸多了)。